當我們基礎練習到一定的層次后,太極拳體的上下協調、左右協調、內外協調就形成了一定的習慣,到這個時候便產生了另外的體用觀。
第一種是以“架”為體,以“力”為用
當形成一定的協調性后,練習者往往會用出自己的身體條件而形成的力量(一般稱為拙力),加上自己練習后的拳架威力。
其實我們練習的時候千萬要注意克服,但是這又是一個必須會經歷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逐步克服自己“拙力”,完善拳架的緊湊程度!
以“架”為體,以“力”為用要克服,拳架要緊湊,這樣練習又會形成另一種體用觀。
第二種是以“樁”為體,以“招”為用
隨著太極拳練習的深入,緊湊的拳架,熟練的手法便在練習者的鍛煉中形成了習慣。
加上自己不斷克服自身力量對太極拳的影響,以“樁”為體,以“招”為用的形成就比較正常。
但這還不是太極拳真正需要的東西!可是這個過程,差不多每個練習者都會經歷到!
以“合”為體,以“動”為用。是對初學者的要求,目的是練出上下協調、左右協調內外協調的太極拳體;以“架”為體,以“力”為用要克服。
以“樁”為體,以“招”為用,不是太極拳真正需要的東西,這樣的話有的朋友就要急了!
通過長時期的鍛煉,我們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呢
請不要急,前面我們提到過,太極拳的練習有層次之分,有一個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過程,真正需要的東西也有一個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過程。
有了良好的上下協調、左右協調、內外協調的太極拳體,以及熟練的拳架手法,接下來我們追求的目標就是,以“中定”為體,以“從人”為用了。
以“中定”為體,以“從人”為用的練習有著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完善“外三合,內三合”,使拳架結構更加緊湊,還要根除自己的蠻力,要熟練手法后忘記手法。
保存內心清凈境界以達到自身中定的目的,一個人練習時面前無人似有人,用心感覺風的流動。
在這個層次里練習,首先必須養成絕對從人的習慣,保持自身中定狀態,絕對服從對方!
同人接手時走得通就走,走不通就認輸,然后分析原因,這樣才能逐步提高!
養成任何條件下都能走得通的習慣,這就是太極拳的水的屬性,水對任何載體都沒有強迫,水在任何時候都是遇物樹形,隨遇而安。太極拳功夫也是這樣!
如此說來,以“中定”為體,以“從人”為用就是真正的太極拳功夫了?
不是!以“中定”為體,以“從人”為用只不過是太極拳功夫的基礎,只不過是理解了太極拳遇物樹形,隨遇而安特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