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要變老的,隨著人們的年齡越來越大,人的體質也在逐漸下降,所以很多中老年人身體上的小毛病都會比較多。那么中老年人要怎么進行養生保健呢,有什么小竅門?下面就讓張峻斌專家來講講中老年人都有哪些養生小竅門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老年人群體在越來越壯大,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所以要做好日常的養生保健工作,才能有效對抗衰老。
老年人保健養生小竅門
一、注意補充水分
醫學研究證明,水在維持生命活動正常運轉以及防疾療病方面的作用,絲毫不遜于蛋白質等營養要素,飲水量不足使許多人的神經肌肉狀態不佳,肝與腎的功能降低,毒性物質增多而成為疾病的溫床。
對于老年人而言,及時補充水分更顯得重要。老年人口渴感會變得遲鈍,等到口渴感出現時,體內缺水已相當嚴重,此時補水難免有“亡羊補牢”之憾,身體已經遭受的損失無法補救。
老人也同樣不要在口渴的時候才去喝水,平時就要養成常喝水的習慣。
一般而言,成人每天的基礎需水量約1000~1500 毫升,在正常進餐情況下尚需另外喝水1000毫升,方能滿足人體代謝對水的正常需求。一天之中,清晨起床、上午10點、下午4點、晚上入睡前都是飲水的好時機,飲水量以每次1杯(約200毫升)為宜。
二、經常梳頭促進血液循環
老年人或許頭發不像年輕時那樣濃密,但是也要經常梳頭。老年人梳頭的目的并不僅僅在于美觀,還有著重要的保健養生意義。首先,梳頭是保護頭發的好方法。
反復梳頭可產生生物電感應,刺激頭皮末梢神經和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從而減輕脫發,促生新發。同時,梳頭也是促進大腦運動的好方法,能夠收到健腦安神的意外效果。
經常用梳子梳頭,這對我們的頭部有很好的放松作用,還能加速血液循環。
如何梳呢?頭發稀疏或沒有頭發的老人,可用手指代替梳子梳理,由前發際緩慢梳向后發際,邊梳理邊揉擦頭皮。一般一日梳理3遍,早起后、午休前、臨睡前各1次,每次10至30分鐘,用力適中,使頭皮出現熱、脹、麻的感覺為好。
三、養成定期如廁的習慣
老年人保健養生還要注意定期如廁。大小便是人體排泄廢物、凈化內環境的重要方式。
便秘之所以有害,就在于糞便中的毒素滯留在腸內過久,容易被重新吸入血液而中毒,故漢代著名養生家王充告誡人們:“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
老年人日常保健養生中如何才能做到腸中“常清”或“無滓”呢?關鍵是養成每天定時如廁的習慣,即使無便意,也要去蹲一蹲,以形成條件反射。
至于小便,醫生建議,好每小時排1次(不管有無膀胱充盈感),以減少尿中有害物對膀胱的惡性刺激,防止膀胱癌的發生。
四、保持心情愉悅,笑口常開
笑的保健價值日益受到專家的矚目與提倡,有人把笑比作“類似于原地踏步的良好運動方法”,對心、肝、肺、腎等臟器功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笑還能提高體內“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而“自然殺傷細胞”又是癌細胞的“殺手”,故多笑是人類防癌抗癌的有效手段之一。老年人保健養生要主動找樂。
措施有:多接觸有幽默感的人,多看喜劇、相聲、小品,多讀笑話,以獲取充分的笑料,使你笑口常開。
五、沒有身體不適也要常去醫院
不少老年人將醫院單純看作治病的地方,以少去或不去為幸。其實,老年人經常做體檢是很有必要的保健養生手段。老年是各種疾病的高發期,故定期上醫院做體檢是好事而非不祥之事。
這幾招老年人保健養生小竅門,如果您能夠真正堅持去做,養成習慣,就可以一定程度的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病幾率。希望所有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健康快樂的晚年生活。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張峻斌
男,出身香港中醫世家,其父張士君醫師乃香港知名的醫家、武術家、點穴專家。張博士幼承庭訓,深得真傳,并進一步整合瑜珈、氣功、運動療法,在中醫、針灸、耳穴、武功點穴、瑜伽、氣功及運動療法等方面有獨特的研究,特別擅長慢性病中西醫養生自療,與身心安定處方之研究與應用,多年來致力于向兩岸三地的民眾推廣預防醫學、耳穴診療及傳統養生保健法,深受各界好評,每年受邀至中、臺、港、星馬各國演講授課達百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