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學太極拳的人,應該都會有膝蓋疼痛的經歷,我們今天總結一下練太極拳膝蓋疼痛的主要原因。太極拳的特點柔和緩慢,但是錯誤的用力會導致關節損傷,太極拳教學有詳細的講解,下面隨著太極拳了解一下吧!
練太極拳膝蓋疼痛的主要原因
觀察太極拳運動,我們可以發現,練習拳架時,整個身體處于半蹲狀態,膝蓋承受整個身體重量。
1、練拳的過程中,拳架下盤未達到正確要求,以至膝蓋受力。
2、練習者本身下肢肌肉無力,尤其是在耐力及控制力方面有所欠缺,造成膝蓋的扭傷。
在半蹲狀態下,如果錯誤的用力,將會造成膝關節損傷,給身體帶來嚴重的傷害。
3、運動過量,專家告訴我們練習太極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膝關節的運用,千萬不要心急或者一時逞能而損傷到的膝關節。
膝關節姿勢不正確會引起膝損傷
1、膝蓋超過腳尖導致關節受壓過度
練太極拳時身法要求做到立身中正,沉肩墜肘,屈膝松胯,這樣原先由髖部承受的一部分體重,此時便因為髖胯的放松而全部由大腿肌肉中的股四頭肌(股四頭肌具有伸膝作用)承擔了。
相應地加重了股四頭肌的負擔。髕韌帶因為是股四頭肌的肌腱延伸,所以會隨著股四頭肌的收縮而拉伸,股四頭肌收縮越厲害,髕韌帶拉伸就越劇烈。
練習太極拳前一定要做好熱身工作,多活動關節,在練習時,每次練習時間不要超過一個小時,這樣才能保護關節。
根據運動學中的肌肉滑絲原理,肌肉被過度拉長和過度收縮時,肌肉處于無力狀態。膝蓋超過腳尖時,膝蓋會過度屈曲<90°,股四頭肌因過度拉長而變得無力。
此時連接股四頭肌的髕韌帶也被拉伸過度,由于股四頭肌無力,上身體重的壓力大部分被髕骨韌帶所承受。當股四頭肌猛力收縮時,容易引起髕韌帶自脛骨粗隆處撕脫而分離。
所以,在我們日常練習中一定要注意細節,動作要做到規范。
建議上身務必立身中正,在膝蓋彎曲時保持膝蓋和踝關節垂直,從側面看支撐腿的小腿垂直于地面。功力強的膝蓋可以稍稍前移至腳背上面,但絕不可超過腳尖。
亦可采用腳底感受法,在練拳時,重心要放在腳心和腳后跟的中間位置上。即感覺腳掌和腳后跟受力均勻,若感覺腳掌受力超過腳后跟,腳跟又可輕易抬起,說明膝蓋過屈了。
對于初學者,一開始務必注意膝關節的姿勢,檢查支撐腿小腿是否直立,膝蓋是否超過腳尖。單腿支撐時腳趾頭肚可輕微抓住地增加穩定性,但不要屈膝太多。
2、膝蓋沒有對準腳尖
在膝蓋彎曲的情況下,膝蓋過度的內扣和外擺會造成膝關節內或外側承受壓力過大,從而引起膝蓋兩側肌肉群失去平衡而導致膝關節副韌帶和內外半月板的損傷,也會引起膝蓋前部痛。
在陳式太極拳中有許多轉腳、轉身的動作。有的拳友只轉腳,而膝蓋并不隨之轉動,或者只轉膝,不轉腳。那么這時力就會過多壓在膝蓋上。如果膝蓋先轉動、腳尖隨后才動的話,這個時間差也會造成膝蓋部位橫向受力,這些也是導致膝蓋痛的原因。
建議無論是定勢還是運動中,支撐腿的腳尖和膝蓋務必要朝一個方向(髕骨應該和第二個腳趾的方向保持一致),腳尖與膝尖絕不可形成夾角。兩膝要有即外撐又內合之意,同時配合胯根撐開撐圓,做到圓襠。
纏絲樁要在圓襠的基礎上,兩膝一個外擺,另一個則內扣。注意兩膝之間的距離要始終保持一致,萬不可忽大忽小。因為忽大忽小會引起膝蓋過度內扣和外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