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功是太極拳練習中的重要基礎,關于樁功的論述很多,幾乎包括了樁功練習中方方面面的要領。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是在站樁的過程有關于呼吸的內容,讓我們結合太極拳進行太極拳樁功練習時能夠做的更好。
站樁練功中的呼吸運動
站樁練習中,其實好的呼吸方式就是與你的身體相互配合進行的自然呼吸。樁功的練習效果其實并不會受到呼吸太大的影響,呼吸形式其實并沒有什么好壞之分,因而站樁時舒適自然的呼吸就很好。相反的來說,刻意以某種形式去調整反而會形成不良的影響。
站樁時,由于兩手及兩肘改變了平時所保持的下垂狀態而成舉起姿勢,并需一直地保持下去。因此,肩背部及胸廓上部的肌肉為了保持這種姿勢不動,就對提升肋骨完成胸式呼吸運動的外層肋間肌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難。這樣,由于上肢姿勢形態的改變,不能順利地進行胸式呼吸,就自然而然地迫使膈肌下降來加大腹式呼吸運動的作用,以彌補胸式呼吸之不足。所以,在站樁練功的過程中,雖然并沒有教導患者有意識地訓練腹式呼吸法,但是實際上他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由于姿勢形態之所迫,必然會開始自然的腹式呼吸。這種由于姿勢形態的改變自然形成的、無意識的腹式呼吸,可以避免有意識地去追求腹式呼吸所產生的各種不良反應。
站樁練功達到一定水平后,由于上肢肌肉耐力的增強以及肩背部肌肉學會了放松,不發生過度緊張,這時上肢的抬舉姿勢就可減輕對肺部的壓迫作用,因而,呼吸時可見到鎖骨下肺尖部的擴張收縮,這就加強了胸式呼吸運動。
呼吸是會進行自我調節的。在站樁的過程中,我們會獲得充分的鍛煉,并且改變身體對于呼吸的需要。運動量增加會使你的身體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而需求更多的氧,此時你的呼吸中樞會自己進行調整,自然的改變你的呼吸方式。在此時,如果人為的放緩呼吸,或者停頓呼吸,都會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
站樁練功時,以鼻孔呼吸為主,但在鼻孔通氣不暢時,或僅用鼻呼吸不夠用時,也可以用口呼吸。
站樁對呼吸器官的作用
經過站樁鍛煉后,呼吸器官的結構和機能都將發生很大變化。
首先可使膈肌與肋間肌的放松與收縮能力提高,胸部發育良好,胸圍加大,肺的通氣量增加,呼吸的幅度加深,呼吸頻率變慢,從而提高呼吸機能等等。
一般開始站樁練功的初階段里,呼吸頻率表現增多增快,有時會夾雜著一次較深長的呼吸,并有輕微的悶氣感覺。這是由于對站樁姿勢不習慣,肩、背、胸等部肌肉群的放松程度不夠完全,胸圍擴展不大,肺通氣量較小,因而促使呼吸次數增多(20~30次)。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堅持站樁鍛煉之后,就可以見到呼吸頻率明顯減少(15~10次),幅度明顯增加,膈肌與肋間肌同時收縮,吸氣時胸廓明顯擴大,肋骨明顯上升,尤其第七對以下的肋骨間隙明顯變寬,腹部明顯突起等等。這主要是因為站樁時要求頭直、目正,身體保持直立,不許彎腰,不許低頭,雙手抬起,兩肘外撐,肩部、背部肌肉必須放松,不許用力,從而減少了肩臂對肺部自然的壓迫作用,因而可使胸圍活動范圍增大,通氣量亦隨之增大。同時由于這種姿勢條件的本身可以保證在站樁進行過程中,不僅不致發生摒息的作用,反而又使聲門擴大,胸腔內壓也不會增高,支氣管平滑肌可保持弛緩狀態,呼吸道的口徑不但不致被擠壓變窄,反而能擴張變寬,使空氣進出肺內沒有任何阻力。因此,可使肺通氣量相應地增加,對肺泡的通氣效果更為有利。
站樁練功時,四肢的骨骼肌、心臟、呼吸肌及其他各器官對氧的需要量顯著增加。因此,必須加強呼吸,加大肺通氣量和血液循環來滿足這些器官對氧的需要。當組織中氧化過程加強時,組織中的分壓即劇烈下降,促使大量氧氣由血液中分離出來供給組織。這樣,肺泡里的氧大量進入血液,肺泡中氧含量減少,與此同時,相應的大量二氧化碳由組織中進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就刺激了呼吸中樞,加強呼吸運動,因而肺通氣量就相應地增多。
站樁的練習過程中,會增加你對氧氣的需要,從而使你的肺部功能增強以滿足呼吸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你肺部平時不工作的肺泡也會參與到工作,而且可以有效的增強肺部的血液循環,從而幫助你身體中的氧氣與血液更好的結合。在經過長期有計劃的練習之后,你會發現在站樁時,你的呼吸會自然變慢,變深,從而使你獲得一種舒暢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