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王顯說靜脈曲張是一種由于自身靜脈存在缺陷,導致在壓力的作用下靜脈出現擴張,而一旦發生了靜脈曲張,對身體危害是非常大的。由于在發生靜脈曲張以后,出現的一些癥狀都是很明顯的,下面一起去廣西衛視養生一點通中看看專家的說法!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廣西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靜脈曲張原因
原因一、筋脈曲張與性別年齡等有很大關系。筋脈曲張與患者的性別、年齡有一定的關系。由于肢體靜脈壓僅在身體長度達高時方達高壓力,青春期前身體不高,故靜脈口徑較小,均可防止靜脈擴張,所以盡管30歲前有患嚴重靜脈曲張,但大多數是隨年齡增大,靜脈壁和瓣膜逐漸失去其張力,癥狀加劇迫使患者就醫。
原因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較薄弱或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很少改變,血液蓄積下肢,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破壞靜脈瓣膜而產生靜脈壓過高,是血管突出皮膚表面的癥狀。靜脈曲張多發生在下肢,其它陰囊精索,腹腔靜脈,胃部食道靜脈等也會發生靜脈曲張。
專家提醒:筋脈曲張的主要特點是血管突出皮膚表面,像蚯蚓一樣,彎彎曲曲,疙疙瘩瘩。早期患上靜脈曲張,沒有什么過大的危害。但是如果不積極治療的話,后期可能帶來的危害將是很大的。因此一定要積極做好防治工作,避免給自身帶來過大的危害。
本期專家介紹
王顯
1965年5月出生,醫學博士,心血管博士后,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東直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心臟中心主任。
2003~2005年從師胡大一教授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在美國和日本等大的心臟中心訪問學習心血管介入治療,2005~2010年擔任北京軍區總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國家心血管專業藥理基地主任、全軍心血管介入培訓基地主任。擅長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以及心血管內科急危重癥的診斷與中西結合治療,曾經成功救治心臟驟停長達18分鐘以及數名心臟破裂的患者,成功挽救包括我軍高級將領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無數寶貴生命,受到中央電視臺和健康報等多家媒體報道,被譽為“創造生命奇跡的人”。累計完成冠狀動脈支架術逾4000例,先心病介入治療2000例,腎動脈等外周動脈支架術近1000例,先后幫助全國80余家醫院開展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工作。針對臨床上急性心腦血管事件,在學術界率先提出動脈粥樣硬化“絡風內動”假說,在該假說指導下研發的院內制劑和復方中藥單體涂層支架已進入新藥(器械)臨床前期研究。發表學術論文103篇,其中SCI收錄3篇,主編主譯專著4部,獲得3項國家發明專利。
心血管疾病,又稱為循環系統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環系統的疾病,循環系統指人體內運送血液的器官和組織,主要包括心臟、血管(動脈、靜脈、微血管),可以細分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與動脈硬化有關。
靜脈曲張癥狀
1、不明原因的發熱、發冷
靜脈曲張患者的肢體有異樣的感覺,如發冷或潮熱,患肢變細,變粗。皮膚有針刺感、奇癢感、麻木感、灼熱感等。這些都是常見的靜脈曲張的癥狀。
2、血管突出
血管突出皮膚表面,像蚯蚓一樣,彎彎曲曲,疙疙瘩瘩。下肢靜脈曲張會逐步造成下肢水腫、小腿皮膚顏色變黑、淤積性皮炎、靜脈血栓疼痛,甚至潰瘍。這也屬于靜脈曲張的癥狀之一。早期靜脈曲張可無明顯癥狀,靜脈曲張的癥狀僅有下肢淺靜脈迂曲、擴張、彭出體表,似蚯蚓樣或葡萄球樣。
3、水腫
在踝部、足背可出現輕微的水腫,嚴重的靜脈曲張患者小腿下段亦可有輕度水腫。大量的淤血使局部皮膚變黑或呈黑褐色,皮膚粗燥,靜脈曲張的癥狀主要為下肢腫脹明顯,局部特痛,可形成潰瘍,反復發作,久治不愈。
4、腿部異常
發病早期,靜脈曲張患者通常沒有太明顯癥狀,患者會出現小腿皮膚癢、腿部腫脹、酸痛、疲勞、腿部有沉重感等癥狀。而站立可見小腿靜脈隆起,如果把腳抬高就會比較舒服。這也是靜脈曲張的癥狀之一。
溫馨提示
后還要說一點,如果沒有對靜脈曲張的癥狀引起重視的話,嚴重者的時候可發生皮膚色素沉淀,出現濕疹樣皮炎、潰瘍、或靜脈破裂出血等。如果出現血栓性靜脈炎,有可能發生致死的肺栓塞癥或壞疽和潰瘍產生。后導致其它更為嚴重的后果,跟上述一樣,這點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