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血管布滿了我們身體的每個部位,所以說血管對于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保護血管呢?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國家重點學科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武劍,講如何保護血管。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吃點血管“清道夫”
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彈性。
醋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脂。徐成斌的秘訣是,每天晚上少吃干飯,用小米加黃米熬點稀飯,再加幾顆枸杞子和大棗,護血管。
給血管做套操
方法是:每晚睡前用冷熱水交替淋浴,熱水溫度為40℃—44℃,冷水溫度為12℃—16℃。做“操”時先冷后熱,交替5—10次,每次持續2—3分鐘,后以熱水浴結束。
這種血管體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及時“沖走”血管內的垃圾。另外,大步快走也是一節不錯的心腦血管操,可以增強肌耐力并增強血管彈性。
飯前運動,幫血管駐齡
國外,研究顯示,每天運動半小時,如走路、騎自行車、游泳、打門球、打乒乓球、慢跑、游泳、爬樓或登山,都能起到減肥消脂的作用,提高血管“年輕化”程度,防止變老。如果飯前適度運動,保護血管的效果更好。
每周兩塊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含有天然抗氧化劑黃酮素,能防止血管變硬,同時增加心肌活力、放松肌肉,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內積累,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
喝綠茶品紅酒
在家或外應酬時不妨喝點綠茶,因為其中的兒茶酚能減少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含量,增加好膽固醇的含量,增加血管柔韌性、彈性,預防血管硬化。或者每晚用玻璃杯喝上大半杯(約100—150毫升)紅酒,它具有抗氧化作用,一周喝上四五次,能很好地軟化血管。
破壞血管的生活方式
如今,人們常在外面應酬,餐館里的菜多用“高油、高鹽、高糖”和“濃油赤醬”炮制出來,導致血管里的脂肪越來越多,容易將血管堵塞。
晝夜顛倒,打亂血管生物鐘
繁忙的都市生活,越來越多人不可避免地成為“熬夜族”。從養生角度來說,晚上11時到凌晨四五點鐘,是保證肝臟代謝血流的時間。
熬夜時,不止你自己,心腦血管的生物鐘也會被打亂,導致體內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讓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黏稠度增加。長期“黑白顛倒”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比正常人增加一倍。
一天兩包煙,血管易“中毒”
吸煙是導致血管發生故障的元兇之一,哪怕你身體再好,一天兩包煙,也肯定會給血管留毒,讓它一天天脆弱下去
美國科學家50多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吸煙20支以上,冠心病風險會增加2—3倍。還有研究發現,熬夜時吸煙,會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時升高8倍以上。
運動少,血管垃圾多
下肢血管也很重要,但常被大家忽視。如果腦血管有問題,出現心臟病的幾率是正常人的2—3倍,可如果下肢血管有問題,這幾率就會變成4倍。
正常人皮膚上每平方毫米約有600根毛細血管,平時只開放100—200根,多運動能讓更多的毛細血管開放,促進血液微循環;而長期不運動,血管內的垃圾會逐漸累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這個“不定時炸彈”,還會影響到毛細血管供血,并且隨時可能被引爆。
高血壓、糖尿病拖累心腦血管
沒有癥狀或不加控制的高血壓,是引發諸多血管病的導火索。高血壓患者發生腦梗死的幾率是正常人的4—7倍。而高血糖不僅累及微血管,還會導致大血管病變,血糖高的人,腦卒中的發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
壞心情傷血管
瑞士專家近證實,精神壓力可引起血管內膜收縮,加速血管老化。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武劍
畢業于同濟醫科大學,畢業后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完成5年住院醫師培訓,5年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專科訓練。1994年開始進行顱內外動脈粥樣硬化的評價和治療的研究,1995年開展超選擇性動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1998年開展頸動脈支架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2000年留學美國,系統學習神經系統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2007年回國晉升為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本人目前為國家重點學科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衛生部腦卒中篩查基地辦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