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好的睡眠不僅可以提高個人的精神狀況,還能抵御多種疾病的侵襲,則樣才能擁有健康的睡眠呢?讓劉長信教授為我們講解一番吧~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東直門醫院推拿按摩科主任,推拿按摩研究主任劉長信,今天的主要內容是為大家講解睡眠的相關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提高睡眠質量
睡眠不好怎么辦,睡眠不好如何調理,請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睡眠的環境。睡眠的好壞,與睡眠環境關系密切。在15至24度的溫度中,可獲得安睡。冬季關門閉窗后吸煙留下的煙霧,以及逸漏的燃燒不全的煤氣,也會使人不能安睡。新研究表明,富含負離子的空氣環境對睡眠有非常好的幫助,負離子可以有效調節大腦植物神經系統,改善大腦皮層功能,對治療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生物鐘。如果每天準時起床,定時置身早晨的日光之中,那么生物鐘就會準時地運轉,這是提高睡眠質量的關鍵之一。體溫。與光照有關的體溫波動也影響人的生體規律。當體溫下降以后,睡意隨即來臨。體溫調節失控時睡眠會發生紊亂。睡前好洗個澡,或做20分鐘的有氧運動,臨睡時體溫會有所下降。某些人大量攝入咖啡、巧克力、可樂和茶后主觀上沒有睡眠不良的感覺,但實驗證實,他們的深度睡眠均受到影響。酒精雖能助眠,但代謝處理過程中它會釋放一種天然的興奮劑,破壞下半夜睡眠。噪音。人往往置身于某種噪聲中,時間一長便習慣了這種環境,但深度睡眠的時間也因此減少,所以應盡量避免噪音的干擾。
1.堅持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在周末不要睡得太晚。如果你周六睡得晚周日起得晚,那么周日晚上你可能就會失眠。
2.睡前勿猛吃猛喝。在睡覺前大約兩個小時吃少量的晚餐,不要喝太多的水,因為晚上不斷上廁所會影響睡眠質量;晚上不要吃辛辣的富含油脂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也會影響睡眠。
3.睡前遠離咖啡和尼古丁。建議你睡覺前八小時不要喝咖啡。
4.選擇鍛煉時間。下午鍛煉是幫助睡眠的佳時間,而有規律的身體鍛煉能提高夜間睡眠的質量。
5.保持室溫稍涼。臥室溫度稍低有助于睡眠。
6.大睡要放在晚間。白天打盹可能會導致夜晚睡眠時間被“剝奪”。白天的睡眠時間嚴格控制在1個小時以內,且不能在下午三點后還睡覺。
7.保持安靜。關掉電視和收音機,因為安靜對提高睡眠質量是非常有益的。
8.舒適的床。一張舒適的床給你提供一個良好的睡眠空間。另外,你要確定床是否夠寬敞。
9.睡前洗澡。睡覺之前的一個熱水澡有助于你放松肌肉,可令你睡得更好。
10.不要依賴安眠藥。在服用安眠藥之前一定要咨詢醫生,建議你服用安眠藥不要超過4周
健康的睡眠表現
●現代的各種媒體上不斷的宣傳在22點到3點睡覺是好的,原因是:晚上12點到3點,是人的深度睡眠期,只要這三個小時睡好了,保證一天有精神,如果錯過了,會對身體產生很不好的影響。而從入睡到進入深度睡眠一般要30-60分鐘,所以,晚上10:00-10:30睡覺好。
●然而這樣的“觀察”是比較“片面”的。這是因為“觀察者”是以“睡覺一定要在晚上”為“前提”進行觀察的。
●那么“事實”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我們看看“現實狀況”就知道了:城市里上“夜班”的工作者,特別是“夜班司機”都是晚上工作,早上睡覺的,如果上述的發現是“正確”的,那么這些上“夜班”的人,就都死光了,或者至少都是感染了各種各樣的“疾病”,后不能工作等。然而他們卻都活得好好的,這就是好的證據。
●并且“白天”與“晚上”的區別在現代社會里,真的很小很小,因為如果您在中國的晚上,搭飛機到了“美國”,但那里卻是“白天”,那么我們是要睡覺呢還是不睡覺?而我們都有“電燈”,又多數時間在“室內”等。
那么身體默認的“生物鐘”到底是什么樣的?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做到“工作”與“休息”時間的“優化配置”?
●您只要做一個小實驗您就會知道了:當您拿一天晚上來看“連續劇”進行“通宵”,等到早上6點開始“睡覺”,后您將會在下午12點-14點自然“蘇醒”過來。這時,您只要算一算睡眠時間,您就會知道:剛好是6-8個小時。您覺得這是個“偶然”嗎?為什么它就不是按照您長期以來的“起床”時間7-9點呢?
●那么也就是說:默認的“生物鐘”的“睡眠時間”,就是在睡后的6-8小時“蘇醒”;而什么時候“睡覺”并不是重要的。并且只要您“睡覺”了,那些睡后會發生的“生理活動”還是會照樣進行的,或者說:只要您的“睡眠時間”足夠了,無論您是在什么時候開始睡覺的,都不會影響您的“身體健康”;而“作息時間”,只是一個“習慣”而已,是可以隨意改變的。當然,一個新習慣的養成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一般是3-6天,所以這種習慣的交替好不要太頻繁。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劉長信
男 45歲,1983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推拿按摩科主任,推拿按摩研究主任,碩士生導師,并兼任全國推拿按摩學會副主任委員,北京推拿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保健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醫康復專業委員付主任委員、國家衛生部康復理療專家委員會付主任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職稱考試命題專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