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身體有淤血,可以通過食療來活血化瘀,而恰恰三七就有這樣的功效,到底三七是個什么樣的藥材呢?一起看視頻來了解吧!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李乾構,汪紅兵,主題是餐桌上的良藥(4),主要介紹三七。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止血,散瘀,消腫,定痛。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產后血暈,惡露不下,跌撲瘀血,外傷出血,癰腫疼痛。
①《綱目》:止血,散血,定痛。
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者,嚼爛涂,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產后惡血不下,血運,血痛,赤目,癰腫,虎咬,蛇傷諸病。
②《玉揪藥解》:和營止血,通脈行瘀,行瘀血而斂新血。
凡產后、經期、跌打、癰腫,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傷、箭射,一切新血皆止。
三七的作用: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腫痛。《本草綱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揪藥解》云:“三七和營止血,通脈行瘀,行瘀血而斂新血。”
(1)止血 (2)抗血栓 (3)促進造血 (4)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5)抗炎 (6)保肝 (7)抗腫瘤 (8)鎮痛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李乾構
主任醫師、教授。曾任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中國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理事、北京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全國脾胃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1964年畢業于廣州中醫學院,分配到北京市中醫院工作,至今已30余年,精通中醫基礎理論,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李主任主編了我國第一部中醫胃腸病專著《中醫胃腸病學》和《實用中醫消化病學》、《中醫脾胃學說應用研究》等專著及《中國中西醫結合脾胃雜志》等。
汪紅兵
汪紅兵,男,副主任醫師,副教授,脾胃病科副主任,醫學碩士,研究生導師。1972年10月出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脾胃病重點學科后備學科帶頭人,衛生部脾胃病臨床重點專科學術骨干,北京市中醫管理局“125”人才I類人才,北京市衛生局“十百千”人才。1996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本科專業,2002年畢業于北京中醫研究所醫學碩士專業,師從于國家級名老中醫李乾構教授,2010年受市委組織部“人才京郊行”項目派遣掛職擔任延慶中醫醫院院長助理,一直在臨床、科研、管理一線從事中醫藥工作,曾在2006年獲得了院內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主要社會兼職: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委員兼副秘書長,北京市青年聯合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世界中醫藥聯合會消化疾病專業委員會理事,《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