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溪穴艾灸祛濕
解溪穴位于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對于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濕。
關元穴艾灸祛濕
關元穴位于臍下3寸的位置,屬于養生保健的穴位。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濕。
中脘穴艾灸祛濕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癥狀,同時有助于祛濕。
脾胃濕熱食療方
1、清熱祛濕粥
材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做法: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凈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溫熱服食。
2、綠豆藕
材料:綠豆50克、蓮藕一節、食鹽適量。
做法:藕去皮,沖洗干凈備用。綠豆50克,用清水浸泡后取出,裝入藕孔內,放入鍋中,加清水燉至熟透,調以食鹽進食。
功效:溫和去濕、解熱。
功效:清熱祛濕。適用于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
3、鯽魚湯
材料:鯽魚500克,節瓜600克,鹽適量。
做法:先將節瓜去皮洗凈切成厚塊,鯽魚去鱗及內臟,洗凈;起鍋煮水,水開后放入節瓜塊,用武火煲,同時起油鍋,將鯽魚放入鍋中煎至微黃再匯入節瓜湯中,加蓋,武火煮二十分鐘后轉為炆火煲一小時左右,熄火調味,喝湯吃渣。
功效:此湯養脾祛濕,利水消腫。
結語:通過少年宮文的內容介紹,大家對于脾胃濕熱的原因都了解了嗎,其實主要的還是心情,很多人都說過,心情可以引發很多疾病,特別實惠引發抑郁癥,不過如果心情好,也會有利于疾病的回復的,所以平時一定要保持快樂的心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