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極拳85式第四代傳人楊振基老師在{楊澄甫式太極拳》一書中說,“倒攆猴”一式的奧妙在于“發沉勁時要松腰胯,氣沉丹田,使勁由腳而腿而腰達于手”。
“倒攆猴”一勢如何走沉勁,河北石家莊市趙濟夫先生曾在《武當》雜志發表題為《對倒攆猴一式練法的粗淺體會》一文。
他是這樣論述的:(左倒攆猴)左腳退步站住后,首先要屈左膝,落左胯,周身隨呼氣與腰、胯、襠下沉合成一勢,這時命門后撐,含胸拔背,沉肩肘墜,左腕背徹底松開,內勁蓄足。
然后,腰胯拉,隨身體左轉后移,重心偏于左腿,頂勁領起,氣沉丹田,并下行直達涌泉穴,左掌隨周身后移向下沉落于左胯前外側。
后才是右腳掌碾正,右掌向前推出“形成沉、拉、打”之勢。
除“倒攆猴”之外,還有“單鞭”、“云手”、“搬攔錘”、“野馬分鬃”、“摟膝拗步”等等,凡是有轉身的動作,幾乎都有下沉的身勢。
這種沉勁的練習正是推手時發人產生“彈簧勁”的堅實基礎。所以,“逢轉必沉”是楊氏太極拳85式拳架動作 的一個普遍性規律。
九、體用效果突出
太極拳的本質屬性主要是技擊,是防身自衛。楊氏太極拳85式更是如此。它強調沾粘連隨,不丟不頂,外柔內剛,綿里藏針,暗含發勁,藏而不露,打人不露形。
它以舍己從人,引進落空,以柔克剛,后發先至,四兩撥千斤的獨特技擊風格威震武壇,三代無敵。此外,太極拳又是“以體用兼備”為特征,它可以祛病健身,益壽延年。
1994年9期《武魂》雜志刊登了一篇署名王文仲的文章,總結了太極拳的十大保健作用,這就是強 心、養肝、補肺、固腎、益腦、健脾、調氣’、和血、練性、怡情。
我覺得這十大保健作用總結得很全面,很深刻。但從健身的效果來看,尤以楊氏體現得更為明顯。
十、套路適應廣泛
楊氏太極拳85式適應社會層面廣泛,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由于動作輕柔緩慢,不是劇烈運動,因而易學易記易練。
二是適應面寬,不論男女老幼,體強體弱,甚至于慢性病患者,均可習練。
三是適宜于各種不同出發點的人,有的入學太極拳是為了防病治病,有的人是為了健身強體,還有的人是為了防身自衛。
楊氏太極拳85式能夠滿足不同學練者的需要;四是楊氏太極拳85式適宜各種身體狀況的人,強者弱者均可練習,沒有過份的高難度動作。
楊氏太極拳85式分高中低三種架子,身體弱者可練高架子,下盤功夫好者可練低架子,身體狀況一般的可練中架子。
正因為楊氏太極拳85式適宜于社會各個不同層面,適宜于各種不同的身體狀況,所以國內外習練楊氏太極拳85式的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