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是目前太極拳的基礎流派之一,目前學習的人非常多,想要將技擊法其學好,我們得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它的特點。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楊式太極拳技擊的主要特點。
學習楊式太極拳的特點看,我們得學會從三個方面去分析。
楊式太極拳技擊的主要特點,應從大的方面來理解,一個是“舍己從人”,就是從特殊的方面掌握主動權。
另一個是“后發先至”,就是“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這是太極拳區別于其它拳術的關鍵所在。
這也正是它的獨特魅力所在。
第三個從風格上來說就是“剛柔相濟”,有內在的變化節奏。第四個是從習練方式上來講,要求“用意不用力”。
楊式太極拳在技擊中靈活地運用了我國古代謀略經典《三略》中的上略以柔克剛之哲理,在與人交手時“舍己從人”,“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進以剛為主,退以柔為主,這是格斗之技的普遍原則。剛即所謂“出手如鐵”,柔即所謂“化手如綿”。
這要求我們把握柔化之間轉換的關系。
剛顯于外,周身之力凝于一點;柔隱于內,神態自然,彈韌兼備。
在格斗的刀光劍影中,在拳來腳往的較技中,輕沉相輔,剛柔相乘,不但符合技擊要旨,且包含辯證法的因素,處處閃爍著哲理異彩。
同其它內家拳法一樣,楊式太極拳的技擊,首先必須具備完整身法下的整體動力,就是人們常說的內力。內力也被稱為內勁,它與內氣密不可分,系由內氣轉化而來。
它是蘊藏在身體內部的各個部位、各個系統(如臟腑、經絡、筋骨等)按照主觀意識的調動、化解,抵抗外力對自己的作用,或者向外施放作用于他人,形成體外物體的一種勁力。
是自身“內三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協調統一的體現。
它可以用于己身被調動到自己的各個部位,它可以隱于內或顯于外。
顯露于夕卜的時候,往往通過肢體(四肢)來表達,人們可以通過肢體肌肉與骨骼的活動,比較容易地看出來。
所謂隱于內,即隱于經絡、筋骨、臟腑之中,不易被人察覺。
只有當外力作用于其身體的時候,我們才可知曉,這就是力由內換,是內氣潛轉的結果。
例如,我們在氣功中看到的吸碗拉車,身臥槍尖,力拉多弓等等。
上述道理就是楊式太極拳“內氣利于養生,內勁用于技擊”的原理。
所以,欲技擊,必先求得一觸即發的整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