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血栓是非常多見的疾病,患有靜脈血栓的人是非常痛苦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受到病癥的折磨,所以要積極進行治療。那么日常生活中靜脈血栓的癥狀究竟有哪些呢?那就讓我們一起隨著養生堂官網欄目谷涌泉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靜脈血栓的癥狀
靜脈血栓的形成部位為多見的就是在左側下肢,小腿靜脈血栓通常情況下會在術后第2周發生,多發于臥床少動的患者。
小腿肌肉疼痛,用手壓迫腓腸肌或足背屈時,小腿肌肉疼痛更甚。
急性髂靜脈血栓形成亦稱疼痛性股白腫,常發生于產后,起病急驟,全身反應不重,整個患肢嚴重水腫,皮膚發白或略發紺,淺靜脈擴張,大腿內側,尤其在Scarpa三角區有自發性疼痛和明顯壓痛。
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當血栓向上擴延至下腔靜脈時,就會導致肺梗死或肺栓塞,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治療
1.治療目的
為防止血栓進行性蔓延、消除水腫、預防肺栓塞發生。
方法是臥床,抬高患肢并避免患肢活動,應用濕熱敷,待疼痛消失及體溫脈搏恢復正常后2周左右即可下床活動。用彈力繃帶纏肢3~6個月,能有效減輕下肢水腫。
2.抗凝治療
肝素和雙香豆素類藥物在治療及預防上都有價值,不僅能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繼續增長,而且能阻止身體其他部位新的血栓形成。
如果采用看抗凝治療,那么在治療期間就一定要定期監測凝血時間和血中凝血酶原含量,評估治療的效果,防止發生出血現象。
在發病10天內,可應用人纖維蛋白酶原激活物,同時結合抗凝劑,促使血栓溶解。
3.其他
對于股青腫、股白腫等病情較重及病史不超過7天的患者,可考慮手術取栓,減輕血栓后導致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等綜合征。
對于有抗凝禁忌證無法規律抗凝,或規律抗凝下仍復發血栓,在此基礎上發生肺栓塞風險大的患者可考慮下腔靜脈植入濾器來防止致命性肺栓塞風險。
預防
針對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如下腹部、盆腔和下肢手術后減少臥床時間,盡早下地活動。
有困難者,可采取按摩下肢、穿著彈力襪或充氣泵等措施加強小腿肌肉舒縮運動,加速靜脈血回流,減少靜脈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
尤其對于肥胖、老年、癌癥或心臟病患者,必要時術前、術后預防性給予抗凝藥物,防止血栓形成。
本期嘉賓介紹
谷涌泉
男,主任醫師,教授,1964年出生,河南省新密市人,1987年畢業于第三軍醫大學醫療系,并獲學士學位。
1996 年在中國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學習,1997年到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澳斯汀醫學中心血管外科學習,2000年回國后又到美國亞歷山大州心血管病醫院做訪問學者。
主要從事外周血管疾病的診斷、治療,血管組織工程研究以及干細胞移植治療血管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