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修煉太極拳貴在堅持,太極拳流派眾多,其中陳式太極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對其他門派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下面隨著陳式太極拳了解一下吧!
陳式太極拳與中醫學四大結合作用
陳式太極拳的創編結合了中醫原理,中醫理論是陳式太極拳的理論依據,學習太極拳可以修身養性,也可頤養天年。
其一,把拳術與經絡系統的聯絡作用相結合
人體是一個由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降竅、皮肉筋內等組成的整體。它維護機體的協調統一,主要就是通過經絡系統的聯絡作用。十二正經及十二經別縱橫交錯,入里出表,通上達下,循行于臟腑和官竅之間;奇經八脈聯系與調節正經。
十三經筋與十二皮部聯絡筋脈皮肉。陳五庭將人體經絡學說中的聯絡作用應用于太極拳術之中,就形成了太極拳技擊理論之一的“一靜無有不靜,一動百骸皆隨”。
練習太極拳是件非常有趣的運動,太極拳對現代人具有很高的養生價值,其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其二,把拳術與經絡系統的運輸作用相結合
人體的各組織器官,均需要氣血的濡潤滋養,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而氣血之所以暢通無阻,通達于周身,營養臟腑組織,抗御外邪,保衛機體,必須得依靠經絡系統的傳注。
陳王庭將經絡系統的運輸作用應用于太極拳術之中,通過經脈運行血氣而營養陰陽,以養丹田剛中柔表之氣,溢發于體外,助于技擊施展;濡筋骨,使自己體格健壯,表里筋骨堅實,內氣充足,以此承受、化解外來之擊;利關節。
使演練者身體各部位活動輕靈,以己不動化彼之動,后趁勢出擊,克敵制勝。
演練者在練習中會感覺到太極拳的靈活多變,掌握其運動規律,練習起來,也就順暢多了。
其三,把拳術與經絡系統的感應傳導作用相結合
所謂感應傳導,就是經絡系統對于外界的刺激的感覺,有傳遞通導作用,即為人體的觸覺系統。陳王庭將經絡系統的感應傳導作用應用于太極狀術之中,保證以靜制動,后發制人的順利完成。正如《拳論》云:“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
其四,把拳術與經絡系統的調節作用相結合
人體的經絡系統不僅具有聯絡作用、運輸作用和感應傳導作用,同時,它還能夠保持人體各部機能活動的平衡與協調。
陳王庭將經絡系統的調節作用應用于太極拳術之中,領先經絡的平衡與協調作用對身體的和部位進行靈活調節,變幻虛實,以虛誘敵,引實落空,避其實而擊其虛,從而克敵制勝。
拳術與經絡學說的結合,使太極拳術獨創了順應經絡變化的纏繞螺旋運動方式而滋生的纏絲勁,旋轉發力,增大出拳發勁的威力,令人難提難防。
中醫理論是太極拳的基礎
人體上的經絡系統大都以陰陽來命名,表示陰陽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并由一陰一陽衍化為三陰三陽,即太陰、少陰、厥陰,陽明、太陽、少陽。
如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這就是所謂十二正經,而這十二經脈是內屬于府藏,外絡于支節。據《黃帝內經》載,它們的循行是手之三陰,從藏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
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手足各經脈互相連接,說明氣血運行是表里相通,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此外,還有具有特殊作用的奇經八脈,對其余經絡起統率、聯絡和調節氣血盛衰的作用。
我們在了解人體氣血在經絡系統中運行規律的基礎上,才能思考根據太極拳的特點來如何用心,也就是采用什么樣的內功心法,以其特殊的思維方式,以意引領內氣運行方向,達到意領、氣行、身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