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手“一式風格質樸如潤物之春雨,悄無聲息;又如老梅舊干,不著粉墨,然而技擊使用時卻似秋風掃落葉般,迅雷不及掩耳,如虎搜山、鷹擊鼠樣電光火石!
“十字手”在推手中是這樣運用的
1、聽勁要準
對手勁路的大小、方向、力點瞬息萬變,要想隨機而動,得機得勢間化解對手的進攻,就必然要在極短時間內做出正確判斷、及時的應對方法。
拳論云:一動勢先問自己,自己安排的好,人一挨我,我不動彼分毫,趁勢而入,接定彼勁彼自跌出。
此處“自己的安排”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聽勁要準”,否則“安排”無從談起。
要聽得準,則必須依照和式太極拳“輕、靈、圓、活”的行工走架原則。極輕則極靈,靈則易辯輕重,圓則易化,活則遇力即走,才可以聽得準、拿得穩、化得盡,隨心所欲!
2、松的下來
松是太極拳技擊所獨有的臨敵狀態。太極拳講究用意但不尚力,不論對方抓、拿、推、打,本身始終是輕松柔和的。
只要對方之力挨到我身上任何部分,我的肢體肌膚會聽出對方之力的方向。
即可避實擊虛,在對方實力之點,反應是摸得著又打得著,趁化去猛力之機,對對方的虛弱之處,施以整體發力。對手就是有機會亦難以逃脫!
3、“掤勁”內含
“掤勁”是太極拳重要的勁法,其意不僅僅在手上,而是在整個身體,并且要貫穿在整個行拳走架、整個太極拳之中。
技擊時雙手圓撐,有飽滿外發之意,緊粘對方的手、肘、身體,使其進不來又走不了,聽其勁力順勢引化,使之落空。
若甲方右手“掤勁”丟掉,瞬間即會被乙方采拿。
4、運動走“圓”
和式太極拳有“圈太極”之稱。行拳走勢,以圓為宗,手劃圓,身行圓,步走圓,內勁圓轉。
周身協調配合,肩、肘、手、胯、膝、足、軀干都做圓或弧形的轉動和滾動,形成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大圈,渾身都是圈,圓轉連貫,“如充氣而圓,無處受力”,一圓之中八門勁力俱全。
圓是化打合一的佳運動形式,太極拳輕靈圓活的運動方式,是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技擊方法的基礎,這些都為借勢采拿提供了便利。
和式太極拳的拿法異彩分呈,以采拿對方細小的肢體、關節為手段,以舍己從人為原則,運用時順其勢、借其力,伸手便采,落手即拿,對方無絲毫逃脫之余地。
5、善于捕捉戰機
重心、虛實、陰陽轉換的瞬間即是“發人”的瞬間,要蓄發分明,蓄勢如張弓,發勁如射箭,渾身節節貫串,一屈皆屈,一伸皆伸。
6、要懂開合,明根源
勁起于腳跟,變換在腿,含蓄于胸,運勁于兩肩,主宰在腰,上于兩膊相擊,下于兩腿相隨,勁由內換,收便是合,放便是開,觸之旋轉自如,無不得力,方能引進落空。
此處要周身一家,合得住,開合有致,即可發放自如。
7、保持中正
太極拳講究立身中正,和式太極拳規定了人體有兩條中線。正中線指:正面白頭頂百會、口、丹田、尾閭諸點串成的一線,身后與之對應;側中線指人體左右兩側從百會至腳跟涌泉穴所串成的一線。
和式太極拳行拳作勢要求身體不前俯后仰,不左歪右斜,上自百會下至會陰形成一條直線。
和式太極拳要求心平氣和,意念守中,心動意出,意動形隨,意到勁到。心貴靜,意守中,遇敵攻擊時,反應時間短,這是太極拳后發先至的基礎,也是意念的自然狀態。
若意不能守中;心則不能靜,在形則有貪、欠、偏、倚之弊,在用則有呆滯不活、頂扁丟抗之病。自然練就的技法,用時方可達到水到渠成的無意識狀態。
行拳走勢時起于中,落于中,攻于中,守于中,占據中央之地,就掌握了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轉換靈活,故和式太極拳把中正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