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樁功動作是太極拳里面重要的一個動作,那么武當太極拳樁功怎樣練習呢?下面,小編就來為你介紹一下關于武當太極拳樁功動作的解說,以及一些要領分析,一起往下了解一下吧!
武當太極拳樁功
太極樁功太極樁功歷史久遠,相傳太極樁功是道祖老子所傳,經尹真人而留于武當。雖然此說已無法考證,但根據此樁的功能、效果也可窺知,發明此樁的人是一位圣者。而此位大賢精通陰陽五行、人體經絡、武功技擊、金丹內煉等諸多學說。
太極樁法在練外形方面有獨到之處:下手即求天、地、人三才同修。所謂三才即:(1)練人之天極——雙臂之厚重;(2)練人之無極——丹田之混元;(3)練人之太極——雙腿之輕靈。三才相合即入無極而成混元,即可功成。繼而精求勁法,在身體用勁方面,力求剛、柔有度,陰、陽變換有法,正如祖師所講:“勁法太極在一法之中仍然體現。以太極樁為例:用功之時,必先以剛勁而用之,以求開筋、開骨之效。剛勁用后即棄之,棄之則松,松則柔。以剛求柔,以剛用柔,以柔用剛,剛柔相濟,始合太極,渾然一體,其功乃成。”先用剛勁,剛勁用過之后,就棄之,則柔勁自現。正所謂陽盡之后陰則自生,一陰一陽交替而用,周而復始則合太極。從中可看出,太極樁勁路的剛、柔變化是有法度的。
太極樁內在的意識活動方面也具獨到之處:
(一)下手即合太極
先動足少陽膽經,以足少陽膽經之真氣來推動足少陰腎經之真氣。以形成少陽、少陰兩經相互交換,相抱相容,形成一陰一陽交替而用,周而復始之太極之狀。足少陽膽經在人身主人之膽腑,其性猶以活躍、善動而著稱,更有強膽量,練精神、臨敵而不懼、泰山崩于面前而心不動之能,是武功練習聽功所必須練習的經絡。與足少陽膽經相互交融的足少陰腎經則更為重要,足少陰腎經在人身體主腎臟,腎臟是人先天之祖氣的所藏之地,后天生精之所。有強筋骨、壯精神、聰耳明目、滋潤五臟,是強身健體、修真成圣的重要的臟腑。腎臟的強弱將直接影響習武、修真的結果。因此,下手先修煉上述二經,就顯得非常必要了。另外,由于少陰、少陽兩經的相互交換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腎水升騰!由此而使五臟得以滋潤,正如閻老祖師所講:“一法之中,有先動陽而后動陰者,即抽坎中之真陽,添離中之真陰。如太極樁,先升腎中之純陽,添心中之真陰者便是;”真陽上升、真陰下降。陰陽交替、周而復始始入太極之狀,則丹功成矣。
(二)易筋騰骨布氣
易筋者,通過身體姿勢的調整,使身體的筋脈得到充分的激活,使其強健有力。古語說,筋長一寸,力長一分,充分的說明了筋腱的作用。加強筋腱的鍛煉,無疑對身體的柔軟性、輕靈性,都有莫大的好處。
人身體的能量供養途徑有三種:
1、經脈中的真氣供養;
2、血脈中的氧氣供養;
3、筋脈中的能量供養。可見,易筋的鍛煉是有理論根據的,在實踐中也證明了這一方法的有效性。
騰骨者:通過特定的方法,使身體的皮膜,骨膜得到充分的激活,使其逐步的產生形如空鼓的氣囊,以這種特性的功能,來產生巨大的抵抗外界擊打的能力。
騰骨者有二:
1、皮肉之間的騰起,是有效地抵御外界來侵的第一道屏障。
2、筋骨之間的騰起,即通常所說的騰膜。此處是抵御外界侵犯的后一道防線,是否能夠有效的抵御外界的侵入,關鍵在于易筋騰骨功夫的優劣。易筋騰骨產生的氣囊充分的發展到全身,所謂氣:即是通過各種練功方法的鍛煉,所得到的真氣,練功者通過特殊的方法把真氣布于全身的筋骨、皮肉之間的氣囊之中,使之產生巨大的保護身體的能力,這種方法叫做布氣。
太極樁在行功中,通過不同的意識活動,合理的把易筋、騰骨、布氣,這三種不同的功夫和為一體,使養生、練氣、強筋等多個目的同時實現。
(三)換勁有法循
在內家功夫的練法中,常常有勁力的說法,所謂勁力:就是武術技擊的勁法。內家功夫通常將勁分為兩種:1、后天勁,即人的自身肌肉所產生力量。2、先天勁,人身體自身所帶來的潛在的能量,俗稱先天勁。內家功夫首先練的功夫就是通過一定的訓練方法,使先天的內勁體現出來。
換勁者:內家功法以換掉后天的肌肉力量為主要的目的,后天之勁退去,先天內勁自生,傳統內家理論把這一過程稱為:換勁。
太極樁在換勁方面依然遵循著太極理法,既由無極開始,繼而太極、兩儀、四象、八節、九宮定成局的方針進行的。
(1)由上向下換勁:由上身陽經之內勁開始,向下身進行內勁的轉換,其間內氣、血則隨同意識的不斷的變化,而行遍下身,使下肢經絡完整、充實,達到沉穩中透著輕靈,剛建中含有柔軟的境地。
(2)由下反上換勁:由腰背間而向兩臂進行勁力的轉換。其間內氣、血則隨同意識的不斷的變化,充實上肢,當經絡完整、充實后,達到兩臂沉重中透著鼓脹,剛建中含有輕靈的境地。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
(3)由中向梢換勁:本著“勁由丹田出”的原則,由中向梢進行勁力的轉換。使之內氣、內勁由丹田發向四梢,節節灌通,使內勁運化通達,達到經脈暢通無阻的境界,進而達到內、外三合一體,意念一動,周身皆一體、整如泰山的狀態。
(4)六合一體整勁:何謂整勁?即周身內、外三合融為一體,所發出的整體如一的勁力。在站樁時通過不斷地運用意識的轉換,使身體的橫、豎、內、外的各種勁力,有機的結為一體。在意識的引領下,由丹田到四肢,節節貫通,使之達到意識一動,則氣達四梢,逐步地做到一發動,周身皆動。大有泰山倒、高樓傾之感。
(四)丹田培元練氣:“丹田練氣”,是所有功法所要求的,太極樁在這方面尤有獨到之處,先動足少陽,足少陽一動,則周身內氣開始活躍。動足少陽經后再動足少陰,足少陰一動則補先天之元陽,強化五臟,練后天的五谷之精,化為真氣補充五臟,行先天之真陽,補心中之真陰,達到坎離交媾,陰、陽互換的丹道小周天的境地。之后,引周身真氣歸于丹田,注重丹田的吐納、開合、鼓蕩、填充。讓丹田——這氣機發起之源,充分吸納周身的元氣使之更加飽滿、堅實。在整個的練功的過程中,通過丹田不斷的把元精轉化為元氣,然后再開通經絡,使丹田的元氣通過經絡的運化到體內的各個臟腑,充實于五臟。逐步的達到精旺、氣滿、神全。丹田的混元罡氣飽滿,為周天循經行氣做好必要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