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為食用的方便,會在超市里買一些熟食回來放在冰箱里,一放就可能放幾天,但你知道為什么熟食可以連續放幾天沒事嗎?肉類熟食都有哪些要注意的呢?敬請收看本期的健康一身輕聽范志紅老師講肉類熟食的注意事項。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肉類食品
不是說熟肉不能吃,而是在心目中,總覺得自己做肉吃是安全也美味的。加工肉制品,看來看去原料都差不多,味道也差不多,挑選起來頗為困難,不知道商品是否物有所值,所以我盡量少買這些產品。
1 、標注含有發色劑亞硝酸鹽的產品共有98種,占72%。不過,沒有標注的多是散裝中式肉制品,它們雖然顏色也是粉紅色,可是沒有標注任何原料成分。推測其中紅色產品多半也加入了亞硝酸鹽。
2、 標注含有著色劑的產品共有52種,占38%。其中主要是紅曲紅、誘惑紅、辣椒紅和胭脂蟲紅。除了誘惑紅之外,都是天然色素。
3 、標注含有磷酸鹽的共有35種,占26%。其中常用的是三聚磷酸鈉。它既能增加保水性,又能幫助抑制氧化和腐敗,但也會干擾鈣和多種礦物質的吸收。
4、 標注含有防腐劑的共有62種,占46%。其中包括乳酸菌產生的乳鏈球菌素,還有丙酸鈉、山梨酸鉀和脫氫醋酸鈉。
5 、標注含有植物蛋白的有56種,占41%;標注含有淀粉的為49種,占36%。這些成分都起到填充作用和吸水作用,也能幫助降低肉腸的脂肪含量和生產成本。
調查還發現,肉制品中大多添加了增味劑,也就是增鮮劑。
調查中意外發現,肉制品中基本上沒有“低脂”、“低熱量”、“高纖維”、“低鹽”等宣稱的產品。其中注明營養成分的產品寥寥無幾,所以,即便寫上了其中添加的原料,消費者也不知道每一種原料的含量是多少,更不知道其中哪個產品品質較好,在選擇上只能按照口感來打分。我們隨機采訪了一些消費者,他們均表示看標簽不能幫助他們選擇肉類產品。
此外,散裝肉制品沒有標注各種原料,并不等于沒有加入各種添加劑。看著它們鮮艷的顏色,總給人一種不踏實的感覺,因為沒有規范的生產是難以讓人安心的。我愿意選擇的,倒是那些顏色傳統,褐色或灰白色的中式熟肉產品。
實際上,肉制品讓人擔心的,并不是這些成分,而是其中的脂肪和鹽分。為了改善切片性能,突出肉類香氣,肉腸中一般都會加入較多的動物脂肪,而動物脂肪富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比加入淀粉更糟糕。為了提高防腐性能,商家都會加入過多的鹽,并用各種調味料讓鹽味顯得不那么難以接受,但如果習慣了這種濃重的口味,就會吃不慣清淡口味的食品,影響兒童一生的飲食習慣,并埋下未來發生高血壓的隱患。
目前,按照我國5月1日開始執行的食品營養標簽規范,鼓勵各食品企業在標簽上標注產品的營養素含量,特別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鹽分等。如果肉類加工產品上能夠注明蛋白質含量和脂肪含量,消費者就知道哪些肉制品中的“肉”多一些,知道購買哪些肉制品對補充蛋白質更有益處;如果能夠標注脂肪和鹽的含量,就知道高血脂和高血壓患者應當少吃哪些種類的產品。
看來,要想明明白白地消費肉制品,要走的路還很長。
肉類熟食
近日,衛生部公布了對醬油、熟肉制品、堅果和乳飲料的全國抽檢結果,定型包裝和散裝熟肉制品抽樣合格率分別為88.5%和74.4%。微生物超標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為此,衛生監督部門提醒消費者,購買熟肉制品要注意“三看”:
一看銷售環境。銷售場所應環境整潔衛生,證照齊全,配有溫度適宜的冷柜。
二看食品標簽。專業企業生產的產品都有符合規定的標簽,并嚴格執行當日生產加工、當日銷售的原則。
三看價格是否合理。如果商品價格比同類商品低廉很多,往往難以保證其產品質量。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遼寧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范志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中國食品科技協會營養支持委員會理事,中國酒店協會美食營養顧問,中國烹飪協會美食營養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營養膳食推廣工程專家顧問團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