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體中每一個血管都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心血管那么你知道如何保護心血管嗎?敬請收看本期的萬家燈火節目聽聽張峻斌講解心血管保健操。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博士張峻斌,講心血管保健操。
下面是本期視頻的內容簡介:
心血管保健操
第一節:用十個指頭做梳頭動作。
除了大拇指以外,兩個手的手指并列放在前額,吸氣,用指尖和指甲向后梳頭,從頭頂梳到后頸,呼氣。反復做16次,然后兩個手的手指再分別放在前額兩角的頭發邊緣,吸氣,向后梳,從耳朵后梳到后脖頸,然后呼氣。反復再做16次。
反復梳頭能增強頭部的血液循環,增加腦部血流量,可以預防腦部血管疾病,而且能使頭發變黑變得有光澤。
第二節:輕揉耳朵一分鐘。
用雙手的手指輕輕揉搓左右耳朵一直揉到發熱舒適為止。因為耳朵上布滿了穴位,這樣做可疏通經絡,尤其是對耳鳴、目眩、健忘等癥狀有防治的作用。
第三節:轉眼球。
身體站立或端坐,保持松馳的狀態,爾后轉動眼球一分鐘。注意,頭和脖子不動,兩支眼球同時順時針方向轉6圈,然后,定睛向前看一會。接著,兩支眼球再逆時針方向轉6圈。轉的幅度盡量要大一些,眼球盡量轉到每個方向的頂點。這樣轉動眼球可以明目,防止花眼、弱視、近視、和視力衰退,消除眼睛疲勞。
第四節:輕叩牙齒。
讓我們兩唇輕輕閉上,上下牙齒互相叩擊,用力自然適度。叩齒之后,口腔中產生的津液一定要咽下。這個動作做32下。象這樣叩齒,能夠強健牙根和牙齦,起到活血和健齒的作用,還能增強口腔咀嚼機能,防止老年人齒槽脫落;而通過叩齒產生的津液有開通脾胃,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所以古人把它叫作“飲玉漿”。
第五節:轉舌頭。
大家輕輕閉上雙唇,把舌尖放到上牙齦上,暫停呼吸,舌尖順時針方向在牙齦外轉16圈;然后再逆時針方向轉16圈。這樣可以讓舌頭活動自如,增加舌頭的靈敏度,而且還能提高身體免疫力,防止老年人口干舌燥。
第六節:按摩肚臍。
雙手交差,掌心向下,男士左手在下,女士右手在下,輕輕順時針按摩肚臍36圈。因為肚臍上下是神厥、關元、氣海、丹田、中脘等各穴位的所在位置,尤其是神厥穴,能預防和治療中風。另外,輕輕按摩肚臍還有提神補氣,幫助消化的功效。
第七節:收腹提肛,做這個動作需要一分鐘。
首先深呼吸,讓吸進的氣體全部進入腹部,然后徐徐吐出氣體,使腹部收縮。這樣一呼一吸,反復收縮腹部,同時上提肛門。做這個動作能夠增強肛門的括約肌收縮力,促使血液循環,預防痔瘡的發生。
第八節:蹬摩腳心。
準備好,躺在床上,仰臥,兩只腳相互蹬摩腳心,時間大約一分鐘。用雙腳的腳跟交替蹬摩腳心,直到腳心感到溫熱。做這個動作,可以促使全身血液循環,活經絡、健脾胃、安心神,解除一夜睡眠的疲憊感。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張峻斌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博士,香港注冊中醫師,心理咨詢師、高級營養師、健康管理師,出身香港中醫世家,其父張士君醫師乃香港知名的醫家、武術家、點穴專家。張博士幼承庭訓,深得真傳,并進一步整合瑜珈、氣功、運動療法,在中醫、針灸、耳穴、武功點穴、瑜伽、氣功及運動療法等方面有獨特的研究,特別擅長慢性病中西醫養生自療,與身心安定處方之研究與應用,多年來致力于向兩岸三地的民眾推廣預防醫學、耳穴診療及傳統養生保健法,深受各界好評,每年受邀至中、臺、港、星馬各國演講授課達百場以上。
現任廣州中山大學管理學院EMBA健康管理學教授、全球卓越口腔健康研究發展中心顧問、香港耳針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兼任教授、財團法人賴本源文教基金會CEO、世界傳統衛生組織WTHO耳穴專家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