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煮菜我們離不開油,那么你用油的方法健康嗎?今天我們請來了王興國主任做客萬家燈火給我們講解如何用油健康。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講如何用油健康。
下面是本期視頻的內容簡介:
如何用油健康
第一,橄欖油。
橄欖油富含單一不飽和油脂,可以降低膽固醇和預防癌癥的植物素,以及抗氧化劑,保質期比一般食用油長;可以冷凍(冷凍情況下仍舊可以保存原有的營養)。食用橄欖油也可以降低患心臟病的危險。
一般來說,相比起中式的炒菜來說,橄欖油更適合用作西式餐點的制作。比如制作意大利面時,橄欖油就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原料。由于初榨橄欖油在高溫下會產生一種怪味,一般適合用來做沙拉醬料,精煉橄欖油可用于煎炸食品,此外橄欖油也用于制作蛋糕等食品。要是你家想過一個不同于傳統的春節,也可以多備一點橄欖油的。
第二,菜籽油。
菜籽油是以油菜種子榨制的食用油,色澤金黃或棕黃,有刺激氣味,這是其中含有芥子甙所致,研究表明,特優品種的油菜籽不含這種物質。在很多地方,菜籽油常用來做潤滑油。
菜籽油的芥酸含量特別高,是否會引起心肌脂肪沉積或導致心臟受損目前尚有爭議,所以冠心病、高血壓的患者好少食用。菜籽油中缺少亞油酸等人體必需脂肪酸,且它的脂肪酸構成不平衡,所以營養價值比一般植物油低。此外,菜籽油比其它食用油更容易腐壞,高溫加熱也會產生有毒物質(4-羥基壬烯醛),產生的油煙也會增加患肺癌的機率。
菜籽油可以用來煎炒(低油溫)或者腌泡食物,有刺激氣味不適宜做涼拌菜。應該注意的是,高溫加熱后的油應避免重復使用。所以油炸食物千萬不能用菜籽油了。
第三,椰子油。
椰子油是椰子肉碾碎烘蒸后榨取的油脂,是熱帶居民的主要食用油,被廣泛應用于食品、藥品加工業和工業制造業。椰子油中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達90%,且飽和脂肪酸的主要成份是65%的中鏈脂肪酸(MCFA),所以食用椰子油不但不會造成血管的阻塞,反而會促進脂肪到能量的轉化。
椰子油是高度飽和的食用油,在做菜的過程中,不容易被氧化或產生自由基,同時因為含飽和脂肪酸,所以它的保存期可以長達兩年。因此它也被認為是適合食用和健康的食用油。許多南亞咖喱風味的食物都是用椰子油烹制的。氫化或部分氫化椰子油常用于快餐食品中,尤其常用來做爆米花。
第四,棕櫚油。
棕櫚油的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約各占一半,它還富含胡蘿卜素和生育三烯酚(一種天然維生素E,生物活性比合成維生素E高)等有營養的成分。由于棕櫚油含有高固體性質甘油,它能讓食品避免被氫化以及抗拒氧化。和大多數植物油一樣,棕櫚油也容易被消化、吸收。除了用于食物,棕櫚油也被用來生產肥皂、清潔劑、食用油以及雪糕。
棕櫚油可以當作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來使用,是制作糕點和面包的良好作料,也適合煎炸食物。
第五,花生油。
花生油不僅味道鮮美,且營養價值很高,它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且維生素、磷脂等含量也很高,此外,花生油非常利于人體吸收。花生油耐高溫,煙點可以達到450度,只有酥油、香油、紅花油可以與其相媲美,所以被廣泛用于煎炸食物,尤其是法式炸薯條和炸雞。花生油在中國、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中被廣泛使用。
第六,調和油。
用兩種以上精煉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調配制而成的食用油就是調和油。調和油的營養價值依原料不同而有所差別,但都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市場上常見的調和油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根據營養要求,將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按一定比例調配而成的;另一種則是根據味道調配而成,適合講究菜肴風味的消費者食用。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王興國
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原在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就職,2010年3月調入大連市中心醫院?,F為遼寧省營養學會理事、大連市營養學會副秘書長。
1988年考入廣州中山醫科大學(現中山大學)醫學營養學系,師從營養學家何志謙教授。1993畢業后從事臨床營養工作至今。在完成住院病人營養配餐、臨床營養支持、營養門診咨詢、臨床營養學教學、公共營養師培訓等業務工作的同時,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與各個媒體合作,開展營養宣傳教育工作。近年來,出版飲食營養保健類著作1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科普文章數百篇,科普講座百余場。2008年搜狐的博客“營養師王興國的觀點”被評為“搜狐十大健康衛士”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