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是吃的越來越好,相比之下,鍛煉的時間也少之又少,就會造成肥胖,但是,有一類人,他們僅僅是腹部堆積的肥肉比較多,醫學上也稱之為“腹型肥胖”,下面我們通過一個視頻來了解下這類人該如何通經化脂!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呂大谷,主題是由表及里通經化脂(2),主要介紹如何由表及里、通經化脂等一些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腹型肥胖又稱中心型肥胖,是指脂肪在腹部的特別堆積,表現為腰圍的增加。這些人的脂肪主要沉積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腹腔內,腰圍往往大于臀圍,四肢則相對較細,從外觀上看,腹型肥胖者的體型很像蘋果,故又稱蘋果型肥胖。
2005年4月,國際糖尿病聯盟在對代謝綜合征的全球統一定義指出,腰圍作為中心型肥胖的診斷標準,美國男>102cm,女>88cm;歐洲男>94cm,女>80cm;日本男>85cm,女>80cm;華人及東南亞男>90cm,女>80cm。中國肥胖問題工作小組定義了適合中國人群的判定標準,男性腰圍≥85cm、女性腰圍≥80cm為腹型肥胖。
久坐更易腹型肥胖
影響一個人腰圍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遺傳因素、飲食習慣、體力活動、久坐習慣等。遺傳背景是近些年的研究中較為關注的因素之一,肥胖的發生存在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例如體型較胖的父母,其后代也較胖。這是由于不同染色體上的多個直接或間接調控脂肪代謝和糖代謝的位點發生突變,導致脂肪代謝障礙而不斷積聚形成的肥胖。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缺乏體力活動也是導致腹型肥胖的原因之一。此外,久坐習慣是近些年的研究中逐漸被關注的健康危險因素,因為長時間端坐更容易導致腰圍增加。我們的研究證實,久坐習慣可以增加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發病風險,經常性的體育鍛煉可以降低上述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但前提是腰圍降為正常水平,否則生活方式的改善很難明顯降低腹型肥胖所致的疾病風險。
久坐習慣與體力活動的缺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有久坐習慣的人其體力活動量可能并不缺乏。例如,由于職業的需要,很多人上班期間一直處于端坐狀態,如長途車司機、辦公室打字員等。雖然這些人可以利用下班以后的時間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但這并不能完全彌補白天長時間的端坐給身體帶來的危害,尤其是腹部脂肪的逐漸積累。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呂大谷
呂大谷,教授,主任醫師,擅長中醫針灸治療,因體重偏高引起的脂肪肝、甘油三酯增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管內斑塊形成及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
早年拜原衛生部中醫顧問、中央保健局楊濟生為師,學習中醫針灸、方、脈。在北大醫院中醫針灸科從事針、藥并治的臨床工作。
呂大谷教授早年拜原衛生部中醫顧問、中央保健局中醫專家“毫針楊濟生”為師,學習中醫針灸、方、脈。在北大醫院中醫針灸科從事針灸臨床、教學、科研40余年。
呂大谷教授在臨床中運用“脾升胃降法”治療高血脂、脂肪肝、肥胖癥及代謝綜合征等慢性代謝性疾病的臨床經驗。該針刺療法具有調節改善脾胃功能的功效,其針灸處方共選用20個腧穴,其中16個腧穴屬于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呂教授根據中醫陰陽學說以“左陽右陰”的規律取穴,并以“陰升陽降”的順序針刺,同時特別注重不同部位腧穴的針刺深度和刺激手法的運用,同時要求患者有意識地控制飲食的攝入總量,并明確提出了“飲食攝入過量”是現代人群的首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