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初學太極拳時要求慢練,這是為什么呢?小編今天帶您一起研究一下練習楊式太極拳時的快與慢。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練太極拳的注意事項有很多,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練習太極拳時的快與慢
楊式太極拳的特點柔和,當今有很多人練楊式太極拳養生。在練習中究竟是快還是慢呢?
從“慢而不滯、快而不亂”的內涵來說,是與其他太極拳的勻速緩慢的內涵相一致的。
都要求達到以意行氣、內外合一、心息相依、神氣相合、呼吸深長、氣沉丹田、柔順沉著、完整一氣。由此可見,楊式太極拳的快與慢不在形式而在內。
很多老師都會初學者慢練,這是有說法的,太極拳是一門博大精神的學問,初學太極拳站姿不穩,慢練不會傷害膝蓋。
從造拳者的初衷來講,“拳名太極”實天機自然之運行,陰陽自然之開合也,一絲不假強為,強為者皆非太極自然之理”。由此可見,楊式太極拳的快與慢是自然而為,不是“應該”有快有慢,而是“自然”有快有慢。
快與慢的標準,應該是意、氣、神、形能否合一,若能合一,自然能快能慢,隨心所欲,順勢而為;若不能合一,其快必亂,其慢必滯,臨陣交手,必為人制。
因此,練楊式太極拳不應追求形式上的快慢相間,而應注重意、氣、神、形的完整統一,循太極自然之理,由慢而生靈,即拳經所云:“慢到十分功夫,即能靈到十分,惟能靈到十分火候,斯敵人跟不上我,反以我術為奇異。”
常言道,慢工出細活,初學者在慢練中尋找太極拳的規律,達到一定階段的時候,要做到快慢恰當。
所以,練拳宜慢不宜快,能慢盡管慢。從起式開始,到收式結束,須慢慢領起,緩緩運行,默默停止,形似潺潺流水,又似和煦春風,柔順和緩,沉著兼備。每一勢均要慢,每一式亦要慢;開展時要慢,沉合時亦要慢;一起一落要慢,一屈一伸亦要慢。
慢而能思上下是否相隨,慢而能知內外是否合一,慢而能求神氣不斷,慢而能得周身一家。尤須留心轉關處,轉關之處奧妙,此處不留心,消息終迷茫。
慢者皆在心意,四肢百骸皆悅從,心意慢運,四體緩隨。意在神而不在氣,在氣則滯,氣滯則形散,此是關鍵。
而又宜靜不宜急,能靜就能慢,不能靜就不能慢。平心靜氣,靜心慢練,隨著外形動作的和緩轉移,引動內氣于體內無微不至地細細運行。
使意氣相合,使神形合一,順其自然之勢,聽其自然之運,得其自然之機,合其自然之道,漸人物我兩忘之境。只有中氣存于中,虛靈含于內,方現一片太極原象。
練習太極拳的好處
1、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脂。
2、增強血管的通透性,以降血壓。
對于高血壓患者,可以通過適當的打太極拳來緩解和控制自己的病情。
3、增加唾液,改善消化和吸收,提高胃腸功能,有效防治糖尿病。
4、能顯著增大腦波(覺醒波@)的能量,促進左右腦功能的平衡與協調。
5、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御疾病和保持健康的能力。
6、練拳如浸潤優秀傳統文化之中,似清泉濯滌心靈,蕩滌污濁,改善人們(特別是老年人)的一些不良情緒、思慮,性格,增加記憶力與動作的穩定性,改善睡眠的質量,并從太極美育功能中獲取更加愉悅的心情與淡定而和諧的心態。
7、更重要的是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經絡的平衡、擴容,增加通透性,傳輸性及消除瘀滯阻塞,起到有力的調節與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