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急于求成。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是練好太極拳功法的四個階段,學習太極拳重在領悟。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柔和緩慢,熟悉太極拳的注意事項,可避免很多誤區,下面隨著太極拳教程練習一下吧!
練好太極功法的四個階段
初學太極拳一定要慢練,但是慢練中不能有呆滯僵硬的現象,掌握好太極拳的拳架,能幫助你提高太極境界。
第一階段是學會拳架,并正確掌握姿勢和動作
正確的姿勢,無論是定勢或運動過程中,必須始終保持虛領頂勁,下顎微收,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斂臀松胯,肩胯相合和中正安舒。
在運動過程中,必須牢牢掌握住無論前進后退、左右旋轉,必須以兩胯的前進后退左右旋轉來帶動整個上身的前進后退,左右旋轉。決不能扭腰扭肩,以致上身扭曲歪斜,肩胯不合,甚至聳肩縮項,肩背僵硬。
練習太極拳是個長期過程,在練習中,要內外一致,上下、左右協調一致,習練太極拳要做到內外三合。
身體前進和后退時,必須臀部微下沉,水平前進和后退,決不允許身體往上升高。邁步時必須身體重心完全落實于一腿,另一腿由胯根輕輕提起,往外邁出后輕輕落地,腳掌踏實,然后身體重心方能往邁出腿方向移動,決不允許邁出腿尚未落地而身體已向邁出腿方向移動。
這一階段的練習,除以上這些要點以外,還必須要做到兩手愈練愈輕,動作緩慢均勻,兩腳邁步穩而輕靈,上下相隨,動作協調。
第二階段的練習,主要是將勁沉至腳底
拳論講:“其根在腳”。具體的練法是,凡胯的前進后退、左右旋轉,均必須用腳底的蹬勁和腳底緊貼地面左右擰轉的反作用力來帶動。
太極拳是一種腿腳功夫,練好扎實的腿腳功夫,可以保持身體中正安舒,練習拳架時,不會出現東倒西歪的現象。
這樣由腳底的力帶動兩胯,由兩胯帶動全身動作。練習愈久,全身則愈來愈放松而輕靈,所有的力,均由腳底作用于地面的反作用而出,所謂“勁起于腳”,“主宰于腰”。腰實指兩胯。這一階段的練習,至少在一年以上。
第三階段的練習,主要是發勁
在兩手的輕和松以及上下相隨,動作協調,勁起于腳有了相當功夫之后,才能進入第三階段的練習,這一階段的練習主要是發勁,發勁都在定勢將完成之時,所謂“柔行氣,剛落點”。
每當定勢將完成之時,兩腳蹬勁,頭頂百會穴微微上頂,尾閭前送,腰脊命門穴處往后鼓勁,肩關節前后拉開,肘往下沉,掌則前送,身體有后坐之勢,全身關節韌帶似乎都有對拉拔長之意。
目光向前方極遠之處前視,似手將勁放至天邊。“意遠則勁長”。這就是發勁的練習。拳勢中每一有發勁的定勢都應如此。
第四階段是試勁
當第三階段練有相當時日之后則必須由具有相當功夫,熟悉內勁運用和發勁的老師對每一動作進行試勁,看運勁是否勁起于腳,周身一家,發勁是否勁起于腳,勁由尾閭腰脊命門而臂而手,能否直達對方雙足而使跳起。
練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⑴掌握好運動量
初學太極拳的中老年人,常會感到兩腿酸疼。每次鍛煉的時間、次數應因人制宜,身體健康的可以打一遍或幾遍太極拳;體弱的可做一組或幾組動作,也可以打幾個動作,主要應視自身的實際情況酌定。
⑵病情不穩定時不宜打太極拳
太極拳雖然能夠防治多種疾病,但當病情不穩定時則不宜操練。
有的人覺得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是有氧運動,打拳半小時也不覺得累,正因為太極拳是有氧運動,會消耗身體能量,過度打拳會傷到元氣。
⑶過度疲勞時不宜打太極拳
過度疲勞應當休息或睡眠,待疲勞消除后再打太極拳。如果過度疲勞還繼續打太極拳,則有傷于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