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在我國發病機率非常高,而且其發病人群已經傾向于中年人,因此,40歲前練太極拳防治老年癡呆效果佳。太極拳的特點圓活輕靈,男女老少皆適宜。跟著太極拳自學教程學習,提高太極拳的養生功效,下面隨著32式太極拳練習一下吧!
40歲前練32式太極拳防治老年癡呆
老年癡呆的研究中發現,32式太極拳能防治老年癡呆,并且對大腦還有保護作用,常練太極拳能降低老年癡呆的發病機率。
預防老年癡呆癥,運動干預正在被國際學界寄予厚望。而在各類體育運動項目中,帶有認知活動訓練的項目被認為是首選,比如中國傳統的太極拳運動。
近日,在上海舉行的第7屆上海“運動與健康”國際高層論壇上,中國、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學者交流臨床治療、運動介入治療等方面的新研究進展。
我國的老年癡呆人群占據世界排名第一,因此,我們不得不重視老年癡呆的防治,在日常生活中,多練太極拳預防效果非常不錯。
目前全球老年癡呆癥 (即阿爾茲海默癥)患者接近4700萬人,截至去年新統計,我國的患者約950萬人,已是世界上老年癡呆癥患者多的國家。
學界已有預測,如果目前還不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那么到2050年,我國老年癡呆癥患者的人數可能飆升到3000萬人。
什么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在論壇上,多位專家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體育鍛煉。運動科學專家介紹,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運動干預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老年癡呆癥,而且也被證明可改變失智的進程。
太極拳運動具有科學的理論依據,通過學習太極拳能提高身體協調性和穩定性,降低摔跌的風險和老年癡呆的機率。
現在,各國的科學家都在分析、追蹤不同運動項目在預防和介入老年癡呆癥治療方面的效果。專家說,近國內有一位學者就比較分析了游泳、跑步、廣場舞和太極拳四種運動的療效,結果發現,伴有認知參與訓練的太極拳運動效果佳。
還有不少專家昨天在論壇上呼吁,老年癡呆癥的預防從60歲以后的老年群體開始實在太晚,建議提前到三四十歲的中青年群體。
“由于臨床上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要等到患者出現記憶明顯衰退、認知障礙等問題,再找到醫生尋求介入治療的方案,這實在太被動也太晚了,相關的介入手段應該前置到社區,干預的時間也應該大大提前。”
美國專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目前國際醫學界正在通過一些全新的提前介入途徑,比如腦部影像學分析、血液檢查或腸道菌群分析,試圖發現一些和老年癡呆癥這一疾病相關的生物新靶點。
如果進展順利,那么今后的老年癡呆癥預防也會出現一些新的舉措,比如,將一些和關鍵生物靶點相對應的監測指標,納入常規體檢的范疇,從而更早、更主動地啟動對老年癡呆癥的篩查。
“如果現在就采取干預措施,加大科普宣傳,讓更多人參加到積極有效的運動中,只要讓老年癡呆癥患者的發病高峰推遲5年時間,那么2050年時我國老年癡呆癥患者人數可減少一半。”專家說。
練32式太極拳使大腦更靈活
1、太極拳以意識為主導的練功方法
練習太極拳前先讓身心平靜一下,不要有雜念,檢查自己全身是否已經放松,然后將真氣灌入丹田,再由丹田轉至周身,小腹瞬間會有暖意的感覺。
從而使真氣帶動小腹內的諸多臟器轉動起來, 腹內臟器的旋動刺激了內臟及腹部表皮內外的諸多神經系統的良性反應,進而產生信息并且通過神經系統網絡與大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