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練習太極拳是對自己的一種提升過程,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增強體質。太極拳的特點柔和緩慢,對身體起著按摩作用,下面隨著太極拳教程練起來吧!
太極拳對腿上的要求
人們不斷的與侵害機體的疾病做斗爭,經常在抗病中活著,從而積累了大量的養生知識和祛病方法,太極拳便是其中之一。
太極拳雖屬于中華武術的范疇,也可以說是中國醫學的組成部分之一。通過練習太極拳可以達到祛病、養生、延年的目的。
武術可分為內家拳和外家拳兩大類。外家拳一練筋、骨、皮為主,而以太極拳為主的內家拳則以養氣、通絡為主,也可以說以放松、調整周身氣血為主,屬于氣功之行攻。所以為了養病,調整氣血的運行,恢復體內的正常循環,以練太極拳為適宜。
太極拳不是一般的武術,練太極拳必須要懂得基本功,必須要做到放松,氣道順暢,肺主一身之氣,肺氣運行周身。
故練功必須令其氣順,不可叫氣道結滯,所以說:練拳不可閉氣、使力,總以放松、沉氣為主。
由于以上的要求,使得練太極拳的人們在練拳過程中注意放松,每次練拳下來心情舒暢精神飽滿。打拳時應自然呼吸,不宜刻意地調整呼吸去配合動作,身體微微出汗,增加體內的新陳代謝,從而起到了祛病強身的健身功效。
運動生理學告訴我們,任何運動項目必須具有一定的強度,并且是持續時間比較長的強度,才可能對增進人體健康,特別是對人體的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產生較大的影響。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合理的結合,對提高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功能是不可少的。
太極拳因為充滿了中華文化,因此,太極拳既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健身武術,其練心又練外,精氣神兼練,既有養生價值,也有藝術欣賞價值。
重視加大人體下部運動量,大大有利于避免上盛下衰的“時代病”。從二十世紀起,人類的生活方式將發生明顯變化的方面之一,是重視健康,注重通過鍛煉得到健康的身體。而人們的健身方式,都將更多重視下肢運動,就像從像從事步行運動等等。
常年堅持練太極拳的人普遍反映大腿結實粗壯。體育專家認為,大小腿肌肉群的高功能運動,使人體如同增加了許多小水泵,幫助心臟工作,即減輕了心臟負擔,又有利于心血管系統的健康。
由于太極拳重視人體下盤功力訓練,有利于氣血下行,調整人體上盛下衰狀態,可防治血壓高、跌跤等病癥,有抗衰老的功能。
常言“人老先從腿上老”,中年以上的人往往出現上盛下衰的諸種疾病。美國醫學界已把老年由于跌跤而死亡的現象逐年升級的問題,列為導致死亡的第三大敵人。
他們政府肯撥款,支持關于太極拳可防治跌跤現象的科研項目。太極拳近兩三年在美國發展特別快,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太極拳養生步驟
一、掌握拳理
太極拳拳理細微,法則嚴密。從皮、毛、骨、肉、筋、絡、氣、血、五臟六腑處處有法則,有規矩。例如"意氣君來骨肉臣"的拳理是什么意思?要在明白的基礎上來把握要領。
各部位的拳理弄通后拳自然好練。自己就知道應怎么做,應怎么讓身體的各部守法。各部位應做到什么標準或要求,都要問為什么?做到真正的明白。如果你管不住自己的部位,那你不可能管住(打擊)別人,那對方必然管住(打擊)你。
學習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多人為了急于求成,終是一事無成,在生活中也會很失敗。
二、學會站樁
站無極樁,調整自己的身體,把練太極的要求先練進體內。如神要守住,心要靜,提頂吊襠心中懸,松肩沉肘氣到丹田。裹襠斂臀含胸實腹。舌頂上顎等要求,確實進體,把這些法則及要求都守住了,再進行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