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拳者都會感覺到體內的內氣,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太極拳教程中對內氣也有詳細的講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說一個人的氣血不好,其實這個就是與內氣有關系,下面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一、人的內氣是如何構成的
練習太極拳首先要懂得養生,每個習武之人都動養,練習太極拳的內氣,首先要懂得內氣的構成。
人的內氣亦稱真氣,是由元氣、宗氣、營氣、衛氣構成的,元氣是先天這氣,為腎之動氣;宗氣是由自然界吸入的清氣,貫于心臟,上行于肺,推動營氣、衛氣的流動。
營氣是由消化得來的水谷之精氣,經過氣化作用生成血液,行于脈中,營養全身的細胞;衛氣是由水谷之悍氣散于脈外,抵抗外來的邪氣和病毒的侵入。
經絡是氣血交換的場所,一直聯系到臟腑,內外都有其作用,通過經絡將營養運輸發往全身。
二、氣與血的關系
人體的三大支柱,即氣、血、經絡,經絡如同鐵路,穩中有降液如同養料,氣就如同火車,把養料源源不斷運往全身。中醫認為氣為陽,穩中有降為陰,氣與血是陰陽相隨,互為滋生,互為依存的關系,氣能生血,行血,攝血。
故曰:氣者血之母,氣行血則行,氣滯血則淤,血滯多數是由氣滯所引起的。但氣也依附于血液循于全身,素稱“氣為血府,血能藏氣,以氣為主。”氣和人則安,氣亂人則病,氣散人則死。
從養生角度來說,氣被視為生命之源,是構成維持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靈樞天年》一書中是這樣說的:“人生之初何其筑為基,保其立為盾,達到氣穩中有降雙盈。
太極拳對氣血的好處
1.調整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
很多人練完太極拳后不會感覺到疲勞,那是因為大腦神經處于興奮狀態,太極拳對大腦皮層會產生興奮。
能夠緩解現代生活中由于精神過度緊張所引起的“城市文明病”,如神經衰弱、抑郁癥、功能性胃腸病等。這是因為太極舉動作連貫、弱韌、緩和、輕靈。
練拳時,全身各部位肌肉都需要放松,此時,身體感到輕松、舒暢,致使大腦得到休息。此外,太極拳強調“用意不用拙力”,動作要以意命力引導,安詳中全神貫注,這樣神經系統的興奮抑制過程才能獲得更好的調整。
2.有助于保持心血管系統健康,預防高血壓和動脈硬化
練拳時,全身肌肉放松并引起血管放松,從而促使腹壓不斷改變,從而促使下肢及腹部的血液回流入右心房,加強了心肌的營養,也防止了因血流不暢引起的血管硬化。
常打太極拳的人患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疾病的較少。據一項調查,把打太極拳的人和不打太極拳的人分為兩組,太極拳組平均血壓為134。1/80。8mmHg;動脈硬化率,太極拳組是39.5%,對照組是46.4%
3.有助于骨骼、肌肉和關節組織的健康
太極拳是“動無有不動”的全身性運動,全身各大小肌群和關節都參加活動,因此長期練習有助于使關節運動靈活,改善關節韌帶彈性,增強肌肉堅韌和伸縮力。
舉例說明,太極拳組發生脊柱畸形的有25.8%,對照組為47.2%。兩組人員腰椎活動的幅度也有很大差異,太極拳組人員彎腰時手能觸地者占77.4%;對照組只有16.6%。
4.太極拳對改善呼吸及消化系統有良好作用
經常打太極拳者,胸部呼吸順暢,膈肌有力,肺瘀血的發生,對老年人易發生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太極拳運動中腰部動作多,它能活躍腹腔的血液循環,促進胃暢蠕動。
此外,太極拳的呼吸動作對胃暢起著機械刺激的作用,能改善局部循環,促進消化,預防便秘。
5.太極拳動作復雜,剛柔相濟,綿綿不斷,能很好地培養人體動作的協調性和平衡性
內氣的實質
首先弄懂內氣是什么,才能揭開這自古以來太極拳一直把內氣奉為至寶的原因。談到內氣就要說到經絡了,按照中醫的理論,內氣主要是在經絡中運行的。
那么經絡又是什么呢?經絡本身既非神經,亦非血管,它具有“低阻抗”、“高振動音”和“隱性感傳”三種生物物理特性。
其相應的物質基礎是“表皮角質層相對較薄”,“菱形結締組織束較多”,“神經束與神經末梢數量較多”,“肥大細胞也較多”。
于是認為:經絡是人體的具有立體結構的相對獨立的調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