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練習太極拳過程中,步法的練習是基本的,下盤穩如泰山,才能使上肢力量完全展現。那么今天我們就以“前進太極步”為例,從它的特點以及注意點,來說說如何來正確走出一套行云流水的步法。
太極拳的步法直接關系到腰胯力量的傳遞,若步法不穩定,則會影響全身動作的施展,那么在對戰中必定不攻自破。
前進太極步(以初式右弓步開始為例)的順序
一、站好一個身正勢穩的弓步
1、前腳要落胯下沉,后腳要塌胯下沉。
2、左右胯骨要垂直地面,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面向正前方。
3、弓步時,兩腳的間距要比肩寬稍短,具體因人而異,切忌偏大或偏小,以免影響到身體的平衡。
二、開胯碾腳
1、碾腳要領
什么是楊式太極拳的碾腳?由碾步而得名,相似于擺腳,扣腳,所不同的是要以腳跟為軸,腳掌,腳趾輕貼地面碾轉(或以腳掌為軸碾轉腳跟),如同碾子在碾盤上轉動一樣。整個腳底都要貼地,以腳跟為實,腳掌和腳趾為虛,腳跟為中心,貼地轉動。還要明白以下功理:意想前面右胯是轉動的軸心,通過松開右胯而帶動右腳外碾。右胯是主動,右腳是被動,要一邊松沉一邊轉動,緩慢又均勻地運轉。不要把身勢松沉和胯腳轉動分開,亦不要以前腳為軸心轉動,因為這種擰膝蓋的練法容易損傷膝關節。如果前腳不能自然轉成45°角,就不要硬轉求得,能轉多少算多少。膝蓋垂直于地面,楊澄甫宗師說:“腿曲至垂直為準,逾此謂之過勁。身軀前仆,即失中正之勢。”我們不可不察!
2、碾腳的感覺
一邊沉一邊轉,實腳外碾,腰胯松沉下來,與腳跟上下貫通。如練到位,胯轉帶動腳外碾時會有一股暖流從腳底熱串到腰脊之上的感覺,而且越沉暖流越大。實腳跟勁沉于地,但是實腳膝蓋是不大受力的,這才是松膝的功效,所以這樣開胯碾腳的練法不傷膝蓋。
三、扣膀
1、扣右胯的目的
使前面實腳更加沉穩以及帶動后面虛腳提起離地。
2、扣右胯(前面實腳之胯)要恰到好處
距離扣大和扣小均會產生消極影響,所以要按照標準來做。
3、要怎么做才能恰到好處
重點在“沉”字下功夫。要氣沉丹田,胯根上下面貼緊,把松胯和氣沉丹田結合起來。胯根內收,扣少了不大好,扣多了也不大好,扣少扣多都會影響身體中定之勢。
四、垂臀松肩
以右弓步為例,垂右臀,松左肩。右弓步也好,左弓步也好,垂臀都是垂實腿之臀,松肩都是松虛腿之肩。實腳垂臀的目的,一是使實腳更加沉穩:二是調整身勢中正。虛腳松肩目的就是有利于身體動作的平衡。
五、松腰胯出腳
以右弓步為例,左腳(后面虛腿)之胯松開向前轉動,通過托胯(實腳胯托住虛腳胯)、腰胯尾骨略微向前翹一點,帶動左虛腳提起離地,走弧線上前一大步。在松腰松胯的帶動之下,左虛腳跟著地。這樣的練法是被動性練法,受腰胯帶領而走弧線上前一大步。左虛腳離地大約1~2厘米高,不宜離地過高,因為離地過高的動作會引發下肢僵滯,也耗費落地時間。部分人不是這樣用腰胯帶領虛腳上步,是虛腳脫離腰胯帶領而主動走弧線上前一大步,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用虛腳在地面畫一條弧線。走弧線上前一大步的動作與腰胯帶領無關,這樣的練法是主動性練法,多見于練習國家競賽套路的太極拳愛好者。
六、開胯圓襠坐下
松開左虛腳的踩關節,腳掌,腳趾落下貼地,同時開胯圓襠。開胯圓襠的要領是:左虛右實,重心不變,松開兩腿腹股溝,兩對胯關節和膝蓋分別向外松開,身勢下沉,成為左半馬步。坐下之勢的要領是松腰塌胯,松沉地坐著。
七、邊沉邊轉
右實腳沉著蹬地撐起(撐起要恰到好處,如撐起過低,會使兩腳的重心轉換不到位;如撐起過高,會影響身勢的松沉質量),一邊松沉一邊向左轉動,左腳內收胯根下沉,右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為左正弓步。這是一個下沉中帶轉動的整體落胯、塌胯動作。如果前腳步子邁得太小,后腳可以稍微彎曲。弓步的后腿不用時允許微曲,為虛;后腿用時才蹬撐,為實。后腿用時不一定需要伸直,看實際情況而變化,重要的是有蹬撐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