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每天都非常忙碌的話,那么能有一個好質量的睡眠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雖然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睡覺,但是你知道你睡眠的方式是不是對的呢?比如,頭朝哪邊睡眠是健康的呢?什么樣的睡眠姿勢會讓你越睡越累呢?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吧。
有沒有省事省錢的養生方法呢?每天閉上眼,不吃不到,一覺醒來就能夠有養生效果的,相信這對于那些怕麻煩的沒有時間的人是非常吸引的。我們的一生中會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如果能有個正確的睡眠方式和睡眠狀態的話,那么這也和養生有關咯。
中醫提倡“未病先防”與“上工治未病”,重視形體和精神的調養,主張“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所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強調提高正氣與抗病能力為主的養生觀點。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通過調節日常生活方式,可以養生防病。至于睡眠養生,中醫自然也有獨到秘笈。
注重睡眠可養生
“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良好的睡眠能補充能量、恢復精力,有“養陰培元”之效。所以,掌握睡眠養生要領,便可踏上簡單易行的養生之道。
“天人合一”的觀念全世界通用
中醫向來講究“天人合一”的整體觀,人體不僅要維持體內循環和諧,還要注意與自然界外部環境的和諧。隨著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四季的變化,人體必然與之相適應,故有“四時養生”之說。秋冬季節,自然界的陽氣漸趨收斂、閉藏,此時起居作息要更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強調睡眠養生正當其時。“秋季早臥早起,冬季早臥晚起”是此時主要的睡眠養生之道。
每天晚上在9點到11點之間休息也就是亥時,爭取11點到1點能夠入睡也就是子時。這是因為子時是人陽氣弱、陰氣盛的時候,如果這個時間段睡覺的話,能夠起到滋陰的作用,而且睡眠質量也是好的,達到的養生效果也是佳的。
關于睡覺的方位,有不同的說法,令人困惑。有研究指出,由于地球磁場的影響,人睡覺時采取頭北腳南的方位,使磁力線平穩地穿過人體,可以大限度地減少地球磁場的干擾。而我國古代養生學家卻認為,人的睡覺方向應該隨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而改變。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這就是考慮到“應四時所旺之氣而臥”的緣故,因中醫的五季與五方相應,有春東、夏南、長夏中、秋西、冬北之說,因此睡眠的方位也與當時節氣相應。
中醫對睡眠的要求也很高
盡管這些理論都有一定道理,但在實際生活中受房屋朝向和家居布局的影響,而存在一定局限性,市民其實不必太過拘泥于這些理論,而導致不必要的擔心。反而建議大家,應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入睡前應“安神定志”、飲熱牛奶或蜂皇漿,或用溫水沐足,好能輔以足底按摩等,以利“心腎相交”……這些措施對于提高睡眠質量有更明顯效果。
藥膳調理睡眠障礙
失眠、多夢、淺睡、易醒,相信是處于亞健康狀態的都市人熟悉的困擾。這些睡眠障礙,屬于中醫理論“不寐”、“郁病”、“虛勞”、“心悸”等范疇,與多種疾病相關,會引起不同類型的睡眠障礙。如郁病多與西醫的抑郁癥、焦慮癥或更年期綜合征相關,年老體虛或久病重癥而致“虛勞”也會影響睡眠;因消化功能紊亂而造成的睡眠障礙,正與中醫“胃不和,則臥不安”相符;心血管疾病所帶來的心悸、氣促和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等也會影響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