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除了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還能提高近戰(zhàn)搏擊能力,那么你知道陳式83式太極拳有哪些特征嗎?不清楚的話就趕緊來看看吧!
陳氏太極拳的主要過程有:“拳架、改拳、推手、單式練習、功力訓練、推手技擊和技擊等諸多階段”。
拳架學習主要是“掌握各個拳式及整個套路,記住動作順序、運行路線和方位,弄清虛實、順逆和力點”。在改拳學習階段,主要是“糾正一些不正確的姿勢,還要把內勁運用到各個拳式及練習拳的整個過程中,做到神、意、氣的有機結合”。“要使動作符合技擊的要求,力求周身靈活,對稱平穩(wěn),要求每個習練者有規(guī)矩的外型,完整的內勁,鮮明的技擊法,扎實的功力,優(yōu)美的太極神韻”。
推手鍛煉“要遵守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活步推手“以攻防進退為主。要求步法穩(wěn)健多變,運勁堅實而不僵拙,以意帶步”。推手技擊是“介于推手和技擊之間的一種鍛煉方法,攻防性很強,以拿肢、纏節(jié)為能,顯生擒活化之妙;以明勁辨勢為真,體會八法的合理應用”。
高探馬
(1)右腳跟進半步,前腳掌落地;左掌微外旋,右掌自下向后平舉,高與肩平,掌心轉向上;眼向前平視。
(2)重心后移,踏實右腳,上體微向右再向左轉,左稍向前墊步,前腳掌著地,成左虛步;左掌下落收至腰前,掌指向前,掌心向上,右掌卷收經(jīng)耳旁向前推出,掌心斜向前,掌抬高與眼平;眼看右掌。
要點:跟步、坐腿和墊步時,腰部都要自然地微微左右轉動,防止俯身、凸臀和高低起伏。
左右分腳
1.重心仍全部在右腿,右腿漸下蹲,左腳稍提起,身體微左轉(面向東北)。同時,右掌隨勢向右往里弧形抹轉,左掌弧形向左前抹。眼神關顧右掌右抹。
2.左腳向左前斜角(東北)邁步,先以腳跟輕著地,繼而重心漸移向左腿,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身體右轉(面向東南)。同時,左掌自左向前、向右經(jīng)右臂下側向里抹轉近一個圓圈,左臂弧形環(huán)屈,左掌橫置于右肘旁,高與右胸齊,掌心斜朝里上;右掌自右向里、向左經(jīng)左臂上側向前抹一平圓,即向右前斜方(東南)切線探出,坐腕,掌心斜朝左前,指尖斜朝上。眼神關顧右掌抹轉探出。
3.重心漸全部移于右腿,上體右轉(向東南方向),左腳隨勢向前屈膝提起。同時,右掌微向前方上移,高不過肩,掌心朝里;左掌外旋,自左向下(低不過臍)弧形抄至右掌外側,掌心翻朝里,兩手交叉,右掌在里,左掌在外。眼向前平視,關顧兩掌交叉。
4.右腿漸起立(膝仍微屈),身體方向不變,左腳向左前斜方(東北)分出,腳面自然繃平,高與胯齊。同時,兩掌邊內旋邊向左右分開,先微向上,高不過眉,然后微弧形落沉,至腕與肩平,掌心俱斜朝外,沉肩垂肘坐腕,指尖朝上。眼神關顧左掌分出,并隨左掌向前平視。
轉身蹬腳
1.左腳漸落下,左膝微提,虛懸于右腳前,以右足跟為軸,腰身輕靈地向左后轉,右胯根松沉,右膝微屈,身略下蹲,左腿微里合。同時,兩臂外旋,兩掌向里、向胸前交叉合攏,左掌在外,兩掌心朝里。眼隨轉體平視轉移,向正西方平視。
2.左腳以足跟慢慢向左蹬出,足尖朝上;右腿隨左腳蹬出漸漸起立,膝關節(jié)仍適度彎曲。同時,兩掌內旋,向左右分開,腕與肩平,掌緣皆朝外,坐腕、掌指上揚。眼關顧左掌分出,并通過左掌向前平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