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的動作時需要掌握動作的要領,這樣才能將太極拳練習好,那么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于42式太極拳高探馬動作的練習方法,一起跟著小編往下進行學習一下吧!
42式太極拳高探馬動作
(1)右腳跟進半步,前腳掌落地;左掌微外旋,右掌自下向后平舉,高與肩平,掌心轉向上;眼向前平視。
(2)重心后移,踏實右腳,上體微向右再向左轉,左稍向前墊步,前腳掌著地,成左虛步;左掌下落收至腰前,掌指向前,掌心向上,右掌卷收經耳旁向前推出,掌心斜向前,掌抬高與眼平;眼看右掌。
要點:
跟步、坐腿和墊步時,腰部都要自然地微微左右轉動,防止俯身、凸臀和高低起伏。
42式太極拳練習方法
1、練42式太極拳時候,對身體整體力量的把握,不要用無謂的力
一般太極拳家對于不要用力的解釋是:常人本來具有的力是拙力--叫做浮力,并不是真力(既內勁)。拙力的存在防礙真力的產生,所以必須把拙力化勁,真力才會產生,但不要用力并不是化去拙力的方法。所謂拙力與真理者,即前者指動作時有無謂的用力,構成體力散亂,而后者指動作時力量集中的現象,所謂不要用力者即再不作無謂的用力而已。
什么是無謂得用力?即這種力的現象,都是無謂得用力,它能導致體力分散,降低動作的效能。在拳術上的無謂用力,第一增加體力的消耗量,使身體容易疲勞,不能長久的運動。第二因為體力分散,再需要用力部分便不能用處很多得力,致使不能充分發揮技能。
解除無謂用力,其方法就是在運動的時候,要記清要用力的部分和不要用力的部分得分界,在不需用力的部分覺察有力的現象時,立刻以對于行動來說絕對不會發生任何有益的影響。比方說:步行時的兩手,寫字時的兩腿,都沒有用力的必要,假如有用力意識使它松弛,這樣,時間長久了便不會再有無謂得用力的現象。體力便可漸漸集中,因為一般人平常對此并不注意,明明只要一手用力的動作,常會出現全身用力的現象。
因此,初學的人必須再開始運動之前,保持全身松弛的狀態,除支撐軀干的力量外,其余肢體不許用力,先知道不用力的現象,然后慢慢地在運動中細心得體會,應該用力與無謂用力得分界。太極拳開始的預備式,其的就是這個作用。
2、不要犯雙重的弊病
在42式太極拳忌犯雙重的毛病。兩足同時用力著地使身體的重心平均作用于兩足叫做雙重。反之兩足同時用力,但身體的重心卻完全支持于一足,是另一足的用力和軀干的用力相平衡符合于力學上支點的原則,便不是雙重。這是普通對于雙重的解釋。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需要領悟太極拳動作要領。
不過,在太極拳中虛足并非無力,只是用于空處,所謂虛足有力,只是意念而已。王宗岳所謂偏沉則隨,既指虛足無力而言,與雙重同屬一種毛病,所以它又說:虛非全然無力,實非全然占煞。學者對于此點如不能認清,則雖無雙重之病,邊又會犯偏沉之病,其實這兩者都是犯不得的。
至于練習去除雙重之病,可由大而小的去練,當練到精微時可使每一方寸的地方都能不犯雙重之病,甚至于一指之微不犯雙重之病,這樣精密的練法,初學者不宜操之過急。起初還是從形式上捉末,由淺入深,慢慢鍛煉﹑領會,逐步達到不犯雙重之病。
3、對頭部基本姿勢的要求
頭在人的身體中極為重要,因為人是一個有機體,頭部是高級神經中樞(大腦),人的一切行動,都是通過大腦來指揮。頭,以如稱之定盤星,為周身之主宰,前進后退左顧右盼等行動,均以它為準繩。例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之能鼻之呼吸口之出納等器官,也操之于大腦。所以在練拳時頭部需要保持自然正直,不要偏斜,要有輕松靈活之意。如此則精神振作。眼不要怒睜,眉不要縐縮,口宜閉不宜張,不要用力咬牙,要用鼻呼吸。總之,頭部主要作用是提起精神。其作法是要時刻注意尾骶骨與鼻尖上下成一直線。同時,兩眼平視前方。這樣,也就做到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的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