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雜糧是很多家庭的主食,營養價值非常的高,不僅可以調養身體,還可以預防疾病,強身健體。本期明星加油站就請來了沈雁英女士為我們講一講五谷雜糧養生之道,我們該怎么吃才能對身體有幫助,一起去看看吧!
本期專家介紹
沈雁英
沈雁英,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研究員、主任醫師、營養師。1982年大學畢業后先后在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工作,從事干部保健、健康管理、醫院管理多年,有著豐富的醫療衛生工作經驗,在心理、營養、疾病預防和醫院管理等領域有廣泛的涉獵和較深的造詣。
社會任職:擔任中國女醫師協會理事、北京倫理協會理事、中華營養學會會員、中華醫學科技獎第二屆評審委員會委員、首發基金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老年病專業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健康科學管理專業委員。是北京電視臺《快樂健康一籮筐》欄目的主講專家。
榮譽成就:2005年被中央保健委員會評為優秀保健工作者。2008年在“全國衛生事業管理與公共衛生改革研討會”中,論文《醫院的內功在于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榮獲一等獎。
五谷雜糧養生之道
小米
小米所含營養成分與大米相比,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的含量比大米高,還有豐富的尼克酸和胡蘿卜素,對產婦及小兒適宜。性味甘、咸涼,有補虛損、健脾腎,清虛熱,除濕利尿之功,能益脾和胃,可治脾胃氣弱、食不消化、反胃嘔吐等癥;有滋陰液、養腎氣作用,可治消渴口干、腰膝酸軟等癥,并可除濕熱、止泄痢、利小便、治身體煩熱、小便不利或瀉痢等癥,外用還可治赤丹及燙、火灼傷等。
糯米
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鈣、磷、鐵;維生素B1,B2和尼克酸等。性味甘溫,能暖補脾胃,益肺養氣。有補中益氣之功,治自汗盜汗、泄瀉等癥,能益肺、暖胃、溫脾,可治煩渴、尿多等癥,能解毒發瘡,治痘疹癰癤諸瘡。本品性粘滯,難以消化,脾胃虛者不宜多食,病人宜煮粥或調糊食用。
玉米
含淀粉、脂肪,維生素B1、B12、尼克酸、泛酸、生物素;雖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但缺少一些必要的氨基酸,故不宜單獨長期服用;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及卵磷脂,有利于降膽固醇;性味甘平,能調中開胃,降濁利水;可用于高血壓、高血脂、尿路結石、膽囊結石等。
小麥
淀粉和脂肪的含量與大米相近,蛋白質、鈣含量遠高于大米,還含有B族維生素和維生索E,尤以維生素E的含量為豐富,含有膽堿、卵磷脂、精氨酸等,可增強記憶;還含鈣、磷、鐵及幫助消化的酶;甘、咸,涼,能補虛損,健脾胃,清虛熱,利尿養腎。凡脾胃虛泄及老年淋澀皆能服用。有養心退熱之功效,使津液不為火擾,可用于治療心煩不寧,失眠,臟燥。
蕎麥
含有碳水化物、蛋白質、脂肪及鈣、磷、鐵,維生素B1,尼克酸等;性味甘、涼,有開胃寬腸,下氣消積的功效。可用于大便秘結,濕熱腹瀉等。外用還可以治療燙火傷。另,因其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特別是磷、鐵、鎂,對于維持人體造血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高粱
蛋白質、脂肪、騰食纖維等含量均較大米為高。性味甘、澀,溫,能健脾和胃,消積止泄。常適用于小兒消化不良,脾胃氣虛,大便稀搪。
紅薯
紅薯除富含淀粉和可溶性糖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酸、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及鈣、磷、鐵等無機鹽類。其營養成分除脂肪外,其它都比大米和白面高,發熱量也超過許多糧食作物。此外, 紅薯還是一種生理堿性食品,人體攝入后,能中和肉、蛋、米和面等所產生的酸性物質,故可調節人體酸堿平衡。性味甘平、無毒、補脾胃、養心神、益氣力、通乳汁、去宿淤臟毒。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其具有防癌保健作用,被譽為"抗癌之王"。還發現紅薯含有豐富的粘液蛋白,這種物質不僅能保持關節腔內的潤滑作用,而且還能保持人體心血管壁的彈性,阻止動脈粥樣硬化,減少皮下脂肪,防止肝腎中結締組織萎縮,提高肌體的免疫能力。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廣西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雜糧粥
兩份糯米,一份小米,一份綠豆(帶皮但已被分成兩半兒的那種,易煮軟),一份玉米(這大多數亞洲超市都有。干玉米已經被碾碎了的,很好就煮熟了)。
雜糧粥的做法
所有材料放慢燉鍋里,加開水,小火熬上一夜就好了。我一般晚上睡覺前把粥熬上,第二天一大早起來就有香噴噴的粥喝了。
瑤柱雜糧粥
大米,東北米,糙米,小麥,紅麥,瑤柱5粒
瑤柱雜糧粥的做法
1.瑤柱用清水浸淋撕成絲。
2.將雜糧洗凈,浸軟1小時。
3.將所有原料放入電砂煲中加入1升水煲到米開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