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彎可能會造成“漏斗胸”或“雞胸”等身體畸形,同時會給心血管帶來異常。下面我們就有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骨科主任張學軍教授做客本期的中央二臺健康早班車節目,為我們詳細講解有關脊柱側彎知識!
下面是本期視頻的內容簡介:
本期嘉賓介紹:
張學軍
男,主任醫師,副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骨科主任,北京市小兒脊柱外科矯治中心主任,中華小兒外科協會骨科學組副組長,國際脊柱畸形研究協會中國部(SDSG)常務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骨外科學系常務委員,中國康復協會脊髓脊柱損傷學組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畸形學組常務委員。
1986年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兒科系,畢業后一直從事兒外科工作,1989年定專業于小兒骨科,在潘少川教授、于鳳章主任的直接領導下致力于小兒骨科專業的各項工作的臨床研究及基礎科研及教學工作。1993年晉升為主治醫師,1998年晉升為副主任醫師,2003年晉升為主任醫師。曾多次在美國和歐洲接受脊柱外科的培訓,尤其是1999年在美國TSRH醫院和明尼蘇達脊柱外科中心接受系統的小兒矯形骨科及小兒脊柱外科的專業培訓,使治療小兒骨科各種疾病,尤其是小兒脊柱外科的各項工作的開展取得了很大的提高。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脊柱側彎
從外形上,側彎可以產生背部隆起畸形,產生“剃刀背”畸形,有的甚至產生“漏斗胸”或“雞胸”畸形,同時合并這種背部畸形,可以伴隨雙側肩關節不平衡或者骨盆不平衡,以及雙下肢不等長,可以引起患者明顯局部畸形,身高減少,胸腔和腹腔容量的減少,甚至造成神經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的損害等;同時對于脊柱骨結構本身發育不良的患者,可以伴發腦脊膜膨出,隱形脊柱裂等神經發育異常的表現。此外,先天性脊柱側凸還可能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氣管-食管瘺,多囊腎等多臟器異常的表現。
對于先天性脊柱側凸或者后凸,通常是指椎體本身結構異常而導致的脊柱畸形。其病理結構類型,通常分為椎體骨骼形成不全(Defect of formation)或者分隔不全(Defect of segmentation)。
椎體形成不全的大特點是其椎間隙通常正常存在,但是椎體一側椎弓根發育不全或者消失,或者和鄰近椎體發生融和,或者X線顯示椎體椎間隙距離增寬;椎體分隔不全大的特點是兩椎體間(甚至多個椎體間)的椎間隙消失,椎體融合為一個整體的同時,一側椎弓根消失,甚至形成了骨性連接(bone bar),對側可以是半椎體形成伴有椎間盤發育。這種情況可以發生在冠狀位或者矢狀位,從而造成了脊柱側凸或者后凸。
先天性脊柱畸形,通常伴有脊髓的畸形,諸如椎管內腫瘤,脊髓縱裂(5-21%),椎管內骨(膜)性縱隔形成,脊髓栓系,低位圓錐,脊髓空洞,腦脊膜膨出等,同時椎管內也會發生表皮樣囊腫,皮樣囊腫,畸胎瘤等良性腫瘤。造成此種脊髓和脊柱畸形伴隨出現的原因,是由于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胚胎發育前6周)形成的脊索和髓節發育異常。在臨床表現上可以表現腰骶部竇道,汗毛增多,局部隆起,皮下脂肪瘤等。
先天性脊柱畸形通常伴有其他臟器的發育畸形,可以用VACTERL來縮寫,即為V-椎體發育畸形,A-肛門閉鎖,C-心血管畸形,TE-氣管食管瘺,R-腎臟發育不良,L-肢體發育不良。同時還可能伴發翼狀肩胛(Sprengel Deformity),Klippel-Feil綜合征等病變。
對于先天性脊柱側(后)凸的治療,分為觀察和手術治療。支具治療對于這類患者是沒有作用的,因為支具矯正力是無法糾正椎體存在的先天性畸形。如果患者無明顯外觀異常,諸如肩關節和雙髖不對稱,背部的畸形,自己沒有不適感覺,可以考慮繼續觀察,時間大約是4-6個月;反之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根據不同年齡,畸形位置和全身平衡情況,可以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諸如半椎體骨骺融和術,半椎體切除,側凸凸側原位融合術等。目前隨著手術器械和理念的改進,對于先天性半椎體的治療,主要考慮對半椎體進行切除,內固定矯形融和手術。先天性脊柱側彎在任何年齡均會造成畸形的進展。
俯臥向前伸單臂:在墊子上或者床上俯臥挺身,左手伸直全力前伸,右手后伸,同時做抬頭挺胸動作。重復20~30次,共練習4組。
站立轉體動作: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扭轉軀干,向右側做轉體運動。完成一次體轉后,兩臂輕置體側,再重復上述動作(不要做另一方向的體轉動作),在動作過程中強調雙腿伸直,不要移動雙腳,以免減低練習效果。重復20~30次,共練習4組。
單臂外振動作:身體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右臂伸直空手用力向體外側振舉到極限,用力放下到體前內側極限,做30~50次。接著手持重物(2.5~5公斤)重復練15~20次,共做4組。
持棒向側上方擺動伸展:俯臥在墊子上,兩手寬于肩距,持棍棒或繩子或毛巾,抬起胸部挺腹,彎曲左臂,伸直右臂用力向右側使勁做擺振式側體動作,并同時使上體和兩臂盡力向上抬起。如持繩子和毛巾,務必繃緊,不讓其放松下沉。重復20~30次,共練習4組。
懸吊搖擺:此動作要借助單杠或類似單杠的裝置進行。面對單杠,雙手直臂攀握懸垂身體,然后徐徐向左或向右擺動腰腿,同時順勢移動攀握單杠的雙手。以使彎曲的脊柱逐漸拉直,重復練習,不計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