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說起和式太極拳,大家肯定不陌生,這是太極拳傳統流派之一,有很高的健身價值以及對于健康有很大的促進效果,下面就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一、和式太極拳特點
和式太極拳,中國傳統太極拳流派之一。始創于清末河南溫縣趙堡鎮太極拳名家和兆元(1810-1890),因地域亦被稱為趙堡太極拳。和式太極拳除具有一般太極拳的要點外,在理論、技術技法、強身養生方面都有其獨特之處。和式太極拳以《周易》理論為基礎,像其形取其義用其理,移動周身處處走圓,無不是圈,行成周身無處受力,自然圓活。和式太極拳根據“有諸內,必形諸外”的理論,拳架練法由外帶內,周身順遂渾圓,由內達外,陰陽變易莫測。>>>和式太極拳 樸實無華簡潔流暢
拳架著勢圓轉自然,緊湊柔活,上下相隨,內外合一,并用五行生克之理指導拳架的步法、技法,使身體靈活而穩健。和式太極拳用人體結構理論指導拳架功法。拳架有三直、四順、六合、三節、四梢等要求。不能坐腕、折腕、塌腰、翻臀等規矩,這些要求和規矩符合人體結構的順遂自然狀態,再通過拳架的正確鍛煉,進一步調理人體結構及生理機制。和式太極拳教學時的“捏架”就是對人體各骨節位置狀態的有序擺放,及認筋識穴,使身體處于一種順遂自然的佳狀態,久練使人體潛能釋放,自可強身健體,自衛防身。
二、從自然科學的角度分析和式太極拳的健身價值
(一)和式太極拳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太極拳運動要求體松、心靜和意識主導,可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機制的轉換。習練太極拳時可使大腦皮層運動區域的活動處于興奮狀態,使大腦皮層的其它區域因負誘導作用而處于抑制狀態,所以人們在緊張的學習、工作之余習練太極拳可以變換大腦皮層的興奮區域,從而使大腦得到較好的調節和休息。同時亦可以降低疾病在大腦皮層引起的病理興奮,有助于被疾病病理興奮所抑制或衰退的功能得到興奮,使病狀逐漸減輕或消失,從而達到較好的健身、祛病的功效。
(二)和式太極拳對呼吸系統的影響
太極拳動作柔和緩慢,隨著動作導引內氣貫通五臟六腑。深、長、細、勻的腹式呼吸,是以隔肌活動為主的深長的呼吸運動,由于橫隔膜上下移動的范圍較大,致使胸腔容積增大,胸內負壓增加,肺泡壁彈性纖維網被動拉長和收縮力增大,從而可以增強隔肌及輔助呼吸肌的力量和肺泡壁彈性纖維的彈性,改善肺組織的彈性,提高肺的全部潛在通氣能力。太極拳的動作要與呼吸配合,動作與呼吸配合時聽任自然,毫不勉強,日久自然氣貫四梢,呼吸變慢,膈肌收縮和舒張能力提高,增大肺活量,防治各種慢性肺病。
(三)和式太極拳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太極拳動作松柔緩慢,隨著動作的引導呼吸功能的改善和神經系統對內臟器官的調節過程的改善,膈肌、腹肌的收縮和舒張對肝臟、胃腸起到了自我“按摩”的作用,使腸、胃、肝、腎隨之發生了適當的運動,促進了內臟器官血液循環,提高了胃腸的張力、蠕動、消化和吸收能力,增強了腎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了體內物質代謝。因此,常練太極拳可以增進食欲,改善胃腸功能,減少便秘,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下降,也起到了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太極拳教程 掌握要點避開易犯十大錯誤
(四)和式太極拳對健康心理的影響
健康不僅要有健壯的體魄,而且要有良好的適應性及完善的心理狀態。太極拳既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又能促進心理健康。練拳可使人具有積極健康的情緒。太極拳強調松靜自然,以意識指導動作,要求“意到身隨”、“內外相合”、“身心皆修”,使人進入無憂無慮、無我無他的怡閑境地。使人消除心理疲勞,情緒開朗,樂觀向上。配上典雅優美的音樂,舒掌展臂,整個身心得到極大的享受,人們會感到精神振作,心情舒暢,精力充沛,青春煥發,對生活充滿希望。
三、推廣和式太極拳的必要性
(一)和式太極拳促進著人際和諧
太極拳中所蘊涵的人際和諧的文化理念使得太極拳成為一種為人處事的哲學,它的拳理和動作無不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包容和和諧精神,體現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文化追求。目前,太極拳健身運動日益成為人們進行互動、溝通的橋梁和平臺和學習為人處事的另一種方式,對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構建和諧人際關系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太極拳運動提高了練習者的道德修養,擴大了人們的交往范圍。尤其重要的是,目前太極拳也成為中國與海外交流的重要渠道。
(二)和式太極拳促進著人與自然的和諧
太極拳所蘊涵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諧文化理念,使其逐漸成為中國傳統“和”文化的一種表征符號,成為海內外人士體悟中華傳統和偕文化的一個重要媒介。從此種意義上說,太極拳是一種哲理拳。它包含著豐富的有關人、宇宙和自然的思想觀念,練習太極拳,通過全身心的投入動作的訓練,不僅僅是健身,同時也是在領悟人生、自然和宇宙,達致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境。這種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理念對于和諧社會建設中人與自然關系的處理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