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可以治療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小風寒,除了這些你還知道有哪些作用么?今天我們請來了池曉玲做客健康之路給我們講解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廣東省中醫院肝病專科主任池曉玲,講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荊芥的功效
主治:解表散風,透疹,消瘡,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發不暢,便血、崩漏、鼻衄。發表,祛風,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后血暈;癰腫,瘡疥,瘰疬。荊芥穗效用相同,惟發散之力較強。
荊芥有發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風功效。主要治療感冒風寒,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等癥,常與防風相需為用。但也可配辛涼解表藥或清熱解毒藥治療感冒風熱、發熱惡寒、目赤咽痛等癥,如薄荷、菊花、桑葉、銀花等。荊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發,常與薄荷、蟬衣、牛蒡子等配合應用。荊芥又常用于瘡瘍初起有表癥者,可配伍防風、銀花、連翹、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熱,又消癰腫。荊芥炒炭應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癥,在臨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藥同用。
荊芥一藥,生用有祛風解表的功效,炒炭則用于止血。配防風、羌活,治風寒表癥;配銀花、連翹、薄荷,治風熱表癥;配生石膏,治風熱頭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腫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荊芥與紫蘇均能發汗解表,但紫蘇散寒力強,偏入氣分,又能理氣寬中;而荊芥祛風力勝,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氣方中常用紫蘇,而在理血劑當中多用荊芥。
荊芥的作用
解表散風,透疹。用于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后血暈。
1.外感表證。本品辛散氣香,長于發表散風,且微溫不烈,藥性緩和,為發散風寒藥中藥性為平和。對于外感表證,無論風寒、風熱或寒熱不明顯者,均可廣泛使用。
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3.瘡瘍初起兼有表證。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種出血證。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池曉玲
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理論修養,熱愛中醫事業,從事中醫臨床工作30余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擅長辨證施治、中醫心理治療、情志療法、中醫外治法及藥膳食療、養生保健,尤其擅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指導臨床診療,提出并實施中醫多維立體系列療法體系治療肝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纖維化、肝炎肝硬化、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療效顯著。擅長運用中國傳統文化理論指導日常養生保健,編著《實用肝膽疾病藥膳食療大全》、《醫學營養與疾病》等著作,2007年至今在《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等開設“二十四節氣養生”、“二十四節氣體質養生”專欄,推廣中醫四季養生、二十四節氣體質養生技巧,不斷將健康的理念、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保健的理念送進尋常百姓家,獲得廣大患者及百姓好評。2006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評為“全國百名科普專家”,2008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評為“全國百名優秀中醫信使”。
現任廣東省中醫院肝病專科主任、廣東省中醫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十一五”重點肝病專科學術帶頭人及項目負責人。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肝病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傳染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評審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肝膽病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外治分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肝臟病學會肝炎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肝臟病學會常務委員、常務理事,廣東省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感染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感染科分會常務委員,廣州市醫療事故專家鑒定委員會成員,廣州市科普評審專家,廣州市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委員,《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