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在運動的時候有想過自己的呼吸系統嗎?自己吸的氧氣直接關系到呼吸系統與身體的健康,生活中我們應怎樣保護自己的呼吸系統?敬請收看本期的明星加油站聽劉凱老師講呼吸系統與氧氣的關系。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呼吸系統
呼吸系統是執行機體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的總稱。呼吸系統的機能主要是與外界的進行氣體交換,呼出二氧化碳,吸進新鮮氧氣,完成氣體吐故納新。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
呼吸系統的主要功能
1、呼吸功能
呼吸系統完成外呼吸的功能,即肺通氣和肺換氣。肺通氣是肺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肺換氣是肺泡與肺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呼吸生理十分復雜,包括通氣、換氣、呼吸動力、血液運輸和呼吸調節等過程。
2、防御功能
呼吸系統的防御功能通過物理機制(包括鼻部加溫過濾、咳嗽、噴嚏、支氣管收縮、纖毛運動等)、化學機制(如溶菌酶、乳鐵蛋白、蛋白酶抑制劑、抗氧自由基的谷胱甘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細胞吞噬(如肺泡局噬細胞及多形核粒細胞等)和免疫機制(B細胞分泌抗體,介導遲發型變態反應,從而殺死微生物)等而得以實現。
3、代謝功能
對于肺內生理活性物質、脂質、蛋白、結締組織及活性氧等物質,肺具有代謝功能。某些病理情況能導致肺循環的代謝異常,可能因此導致肺部疾病的惡化,或導致全身性疾病的發生。
4、神經內分泌功能
肺組織內存在一種具有神經內分泌功能的細胞,稱為神經內分泌細胞或K細胞,與腸道的嗜銀細胞相似,因此,起源于該細胞的良性或惡性腫瘤臨床上常表現出異常的神經內分泌功能,如皮質醇增多癥、肥大性骨病、ADH分泌過多癥和成年男性乳腺增生等。
呼吸系統疾病與缺氧的關系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為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肺氣腫、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等。這是一類患病人數多、死亡率高、療效差的慢性病。中國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全國40歲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達8.2%,不論在城市或農村,其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提升,并呈上升趨勢。我國每5分鐘大約有2.5人死于“慢阻肺”。在十大死因中,農村“慢阻肺”為第一位,城市“慢阻肺”為第四位。
人體供氧不足,細胞、臟器都會鬧罷工。急性或嚴重缺氧,常出現呼吸困難,皮膚和粘膜發紺,精神異常,甚至意識喪失或昏迷;慢性缺氧,常表現乏力、頭痛、眩暈、面色蒼白、食欲不振等癥狀。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見的癥狀有“咳”、“痰”、“喘”。“咳”是指咳嗽,“痰”即咳痰。這是由于呼吸道、肺泡炎癥細胞浸潤,粘液分泌增多而引起的排異反應。“喘”就是呼吸困難,病人表現為氣急、喘促,甚至張口抬肩。這是由于慢性炎癥導致氣道壁損傷,支氣管痙攣,氣道阻塞,肺泡壁增厚,肺泡彈性降低等病理改變,從而引起空氣通過受阻,肺泡壁彌散功能降低,進入到肺毛細血管的氧量明顯不足。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廣西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劉凱,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腦科學鬧健康》專題主講人,中國氧療研究所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