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苦瓜是夏天非常好的一種清熱解暑的蔬菜,很多人都喜歡在夏天涼拌苦瓜吃,不僅清爽可口還清熱解暑。苦瓜都有哪些營養價值?一起聽專家一一道來吧!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姚慶筱、王玉英,主題是夏天吃點苦瓜好處多,主要苦瓜的營養價值、苦瓜功效的內容。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云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王玉英
王玉英教授,女,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 中國第一批中醫碩士研究生,曾赴日本東邦大學大森醫院研修心身醫學。出身中醫世家,其父王輔衡是東北遼寧省鞍山市解放后早的一批名醫之一(已逝世)。有40余年的臨床和教學經驗。歷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臨床藥理學會副主任委員、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藥品審評委員會審評專家等職。著有《中醫診治男性不育癥及性功能障礙》、《秘方集驗》等書,發表論文數十篇。 臨床擅長治療以下疾病:1、不孕、不育,停育、習慣性流產,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宮頸炎、盆腔炎、陰道炎、子宮肌瘤、多囊卵巢囊腫、性冷淡、更年期綜合癥等婦科疾病;2、心身疾病(失眠、心悸、不安、煩躁、頭痛、慢性疲勞綜合癥、抑郁癥、焦慮癥、神經癥、精神分裂癥等)3、痤瘡、濕疹、蕁麻疹、面生黑斑等皮膚疾病;4、急慢性咳喘;5、急慢性胃腸病;6、老年病,如老年腰腿痛、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7、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尿路感染;8、腫瘤手術、放療后、晚期腫瘤以求改善生存質量,延長生命時間者;9、小兒咳喘、厭食癥、多動癥等;10、其他內、婦科不明原因的各疑難雜病等。
姚慶筱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中國營養學會會員、全國營養委員會會員、北京營養師俱樂部會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香港之聲營養嘉賓、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都市養生匯營養嘉賓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圓夢基金營養講師、企業健康顧問和營養講師
苦瓜又名涼瓜,是葫蘆科植物,為一年生攀緣草本。莖、枝、葉柄及花梗披有柔毛,腋生卷須。葉子的直徑達3至12厘米,有5至7道掌狀深裂,裂片呈橢圓形,外沿有鋸齒。春夏之交開花,雌雄同株,黃色。果實長橢圓形,表面具有多數不整齊瘤狀突起。
種子藏于肉質果實之中,成熟時有紅色的囊裹著。苦瓜是人們喜愛的一種蔬菜,原產地不清楚,但一般認為是原產于熱帶地區。在南亞、東南亞、中國、和加勒比海群島均有廣泛的種植。
形態特征
1.根
苦瓜植株苦瓜根系比較發達,側根多,主要分布在30-50厘米的耕作層
內,根群分布寬達130厘米以上,深30厘米以上。根系喜歡潮濕,又怕雨澇。
2.莖
莖為蔓生,五棱,濃綠色,被茸毛。主蔓各節腋芽活動力強,能發生側蔓,側蔓各節腋芽又能發生副側蔓,形成比較繁茂的蔓葉系統。是瓜類側蔓較多、較細的一種。各節除腋芽外還有花芽和卷須,卷須單生。
3.葉
苦瓜為子葉出土,一般不進行光合作用。初生葉一對,對生,盾形,綠色。以后的真葉為互生,掌狀深裂,綠色,葉背淡綠色,葉脈放射狀,具五條放射葉脈,葉長16-18厘米,寬18-24厘米,葉柄長9-10厘米,黃綠色,柄有溝。
4.花
花為單性同株。植株一般先發生雄花,后發生雌花,單生。雄花花萼鐘形,萼片5片,綠色,花瓣5片,黃色;具長花柄,長10-14厘米,橫徑0.1-0.2厘米,綠色。
雄蕊3枚,分離,具5個花藥,各彎曲近S形,互相聯合。早晨開花,以6-8時為多。雌花具5瓣,黃色,子房下位,花柄長8-14厘米,橫徑0.2-0.3厘米,花柄上也有一苞葉,雌蕊柱頭5-6裂。
5.果實
苦瓜果實為漿果,表面有許多不規則的瘤狀突起,果實的形狀有紡錘形、短圓錘形、長圓錘形等。麥皮有青綠色、綠白色與白色,
成熟時黃色。達到黃熟的果實,頂部極易開裂,露出血紅色的瓜瓤,瓤肉內包裹著種子。
6.種子
苦瓜的種子較大,扁平,呈龜甲狀,淡黃色,種皮較厚,表面有花紋,每果含有種子20-30粒,千粒重150-180克。每畝種植用種約200-300克。
主要品種
1.大頂
也叫江門大頂。從廣東江門引入,栽培已有多年。該品種蔓長400厘米。側蔓較多。葉長15厘米,寬18厘米,青綠色。主蔓第8-15節著生第一雌花。果實長15厘米,肩寬10厘米,青綠色,有光澤,瘤狀突起,肉厚1.0-1.3厘米。
單果重250-400克,早熟。春播播種至初收80-100天,延續采收50天;秋播播種至初收50天,延續采收30天。生勢強,主側蔓均可結果。較耐寒,耐肥,味甘,微苦,品質優。每畝產量1500-2000公斤,產品主要供北運和出口港澳市場。
2.翠綠1號大頂
該品種系廣東省農科院經作所育成的苦瓜新品種。海南在90年代初開始引進以代替“江門大頂”品種,主要分布在瓊山、澄邁等市縣。
該品種植株生勢旺盛,莖蔓長250-300厘米,葉色深綠,單株雌花數多,第一雌花節位在主蔓第10節,結果力強,平均單株座果5-7個。
果實圓錐形,整齊美觀,果長14-16厘米,肩寬8-10厘米,蒂平,頂部鈍,條瘤和圓瘤相間,條瘤粗直,果肉厚1.1厘米,深綠色,單果重400克。
早熟,比“江門大頂”早熟10-15天,春植由播種至初收60-70天,連續采收約40天。豐產性好,抗逆性中等,品質優良。每畝產量2000-3000公斤,適宜北運及出口港澳市場。
3.穗新2號
廣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于1985年育成。90年代初開始引進海南,主要分布在海南南部地區。該品種蔓長450厘米。葉長19厘米,寬19厘米,黃綠色,主蔓第19節著生第一雌花。
果實長18厘米,果肩寬6.2厘米,淡綠色,瘤狀突起連成條狀,肉厚1.2厘米。單果重約300克。播種至初收50-90天,延續采收50-60天。生勢強,耐熱,品質優。每畝產量1700-2000公斤,產品主要供北運和出口港澳市場。
4.檳城
也叫新會長身。80年代初從廣東新會引進,分布在海南各市縣。該品種抗性好、分枝力強,主蔓16-18節著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3-6節著生一雌花。瓜長圓錐形,有整齊的縱溝條紋并與瘤狀突起相間。瓜長23厘米、肩寬8厘米,單果重400-500克。
油青色、有光澤、適應性強,春夏秋均可種植,以夏秋植為宜。中熟,播種至初收,冬春季70-90天,夏秋季50-70天,延續采收約45天。耐熱性強、質結實、味微苦、品質佳、耐貯運。畝產2000-2500公斤,適宜于北運、出口和內銷。
5.英引
英引是從廣州市蔬菜研究所引進。分布在海南各地,但以南部地區栽種較多。該品種蔓長400厘米。側蔓多。葉長15厘米,黃綠色。主蔓第25-30節著生第一雌花。
果實長25-30厘米,橫徑5-8厘米,黃綠色,肉瘤粗直,肉厚1.2-1.5厘米。單果重300克。晚熟,播種至初收約80-100天,延續采收40-60天。生勢強,側蔓結果為主。耐熱、耐雨水,可春夏秋播,但更適于夏播。肉質嫩滑,微苦,品質優。每畝產量約2000公斤。
6.瓊1號
瓊1號苦瓜是海南省農科院瓜菜研究所從海南本地苦瓜中選育出的優良苦瓜品種。該品種蔓長400厘米,葉長15厘米,寬18厘米,淡綠色。側蔓多功能,主側蔓均可結瓜,主蔓第15-20節著生第一雌花。
果實長25-35厘米,橫徑8厘米,淡綠色,肉瘤粗直,肉厚1.2厘米,單瓜重500-600克。中晚熟,冬春季播種至初收70-90天,延續采收60-90天,夏秋季播種至初收45-50天,延續采收40-50天。
生長勢強,耐熱耐濕,穩產高產。春植畝產2500-3000公斤,夏秋植畝產1500-2000公斤。肉厚質滑,味微苦,品質優良。
該品種由于其外觀美,商品性狀尤為突出,很受消費者喜愛,既適合島內銷售,也適于銷往大陸市場,還可以出口到香港和澳門,市場潛力很大。
藥理作用
降低血糖作用。正常的以及患四氧嘧啶性糖尿病的家兔灌服苦瓜漿汁后,可使血糖明顯降低。皮下注射腦垂體前葉浸膏引起高血糖的大鼠,灌服苦瓜漿汁的水提取物亦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給家兔口服苦瓜甙可降低血糖,作用方式與甲苯磺丁脲相似而較強,對摘除胰臟的貓降低血糖作用并未完全消失,故其降血糖包括對胰臟的及非胰臟的二種作用。
亦有認為苦瓜漿汁及果實的干浸膏對正常的及糖尿病的兔的降血糖作用并不確實。糖尿病人口服苦瓜的酒精提取物并未降低血糖。
美容作用
苦瓜能滋潤白皙皮膚,還能鎮靜和保濕肌膚,特別是在容易燥熱的夏天,敷上冰過的苦瓜片,能立即解除肌膚的煩躁。
苦瓜又名:癩瓜、錦(金)荔枝、癩葡萄、癩蛤蟆、紅姑娘、涼瓜、君子菜。苦瓜原產于印度東部,大約在明代初傳人中國南方。苦瓜屬于葫蘆科,它是一年生蔓性植物。它的莖、葉、花和果實都顯得很奇特,可作觀賞植物栽培。
中醫學認為,脾胃溫熱內蘊上蒸,或肺經蘊熱、或消化道功能紊亂、或沖任不調,上升凝滯于面部而成痤瘡。
夏季是青春痘的多發季節,進入夏季,氣溫驟然升高,人體出汗多,皮脂腺分泌皮脂增加,加上衣服不透氣或與身體摩擦,導致痤瘡呈爆發特點。
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肺、胃,具有清暑解渴、降血壓、血脂、養顏美容、促進新陳代謝等功能。苦瓜含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C及礦物質,長期食用,能保持精力旺盛,對治療青春痘有很大益處。
因此夏季應少進食辛辣油膩、高熱高糖、多食粗纖維食物,比如;蔬菜 苦瓜、胡蘿卜等,同時注意多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