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由于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往往會導致我們患上一些疾病,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那么日常生活中如果上火究竟應該怎么辦呢?那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彭鑫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春夏如何去火
1、隨時補充水分
無論如何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
常喝溫水可以解決許多問題,包括冷卻體內燥熱,促進表皮循環,還能沖刷口腔中的細菌菌落,抑制生長。
即使常待在冷氣房的人,水分蒸發較少,一天也要喝1300cc左右,流汗時更要多喝。
喝點檸檬水,吃點酸味的水果對于治療上火效果不錯。
如果不喜歡水淡無味,也可多喝舒緩茶飲,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銀花等花草茶。
2、作息時間規則
很多徹夜狂歡或通宵趕工的人,第二天都會覺得特別勞累,口氣也特別污濁,甚至渾身乏力,這都是“上火”的表現。
其實,夜晚休息不夠是導致“上火”的重要原因,因此,作息時間規則是預防“上火”的重要措施,如果很難做到,可以在熬夜后盡快飲用一些滋陰清熱的茶飲,不要只喝清熱解毒涼茶。
因為根據中醫理論,經常熬夜的人是非常的容易上火的。
3、提升睡眠質量
睡眠就像計算機關機休息,睡不好會造成身體過度使用,容易“上火”。
日夜顛倒更是大忌,許多輪夜班的人,幾乎都有火氣大的問題,而從事腦力密集工作的人,血液循環會集中在頭部,導致疲累卻睡不穩,這時可用足浴把火氣往下帶,讓人好睡。
具體方法是:先用溫水浸泡(女性水要淹到小腿三分之二處近三陰交穴,男性到腳踝即可),再慢慢加熱水,泡到腳熱、微微出汗就可以休息。
足浴對改善表皮循環很有幫助,泡一個星期就會發現越來越容易出汗,即使在冷氣房,皮膚也不會干燥。
4、飲食清淡
一旦吃了辣椒、大蔥或煎炸食品,或遇到好吃的大快朵頤之后,就要考慮如何面對“火氣”的騷擾了。
其實,飲食應注重平衡和清淡,即盡量做到肉、蛋、奶、蔬菜均衡攝入,不要暴飲暴食,因為食物積聚在胃腸道更容易“上火”。
5、食補
用參須泡水喝,既補氣又不會“上火”。溫肺益氣的蓮子湯加上滋陰降火的銀耳,也有助于改善口干舌燥。
6、增加體表散熱
常到戶外運動、踏青,多流汗,提升體內廢棄物代謝速率,人會比較清爽舒服。
本期嘉賓介紹
彭鑫
男,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中醫學博士,執業中醫師,健管家。著有《彭鑫博士話養生》、《彭鑫談內壯健康法》等暢銷養生書籍。
彭鑫,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導師為趙吉平教授,專攻針灸臨床,博士導師為傅延齡教授,研究中醫經典方劑理論與臨床應用,獲得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后,進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工作,現從事中醫學方法論、古代醫家學術思想、傳統養生保健及中醫臨床經驗總結等科研和臨床工作。參與國家級"973"攻關、科技部重大專項等課題兩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及養生保健類科普文章二十余篇。自2009年開始,圍繞“生命的修復”、“養生與修德”等主題,在全國各大省市電視臺及全國各大中城市政府舉辦的大型公益論壇講座20余場,受到廣泛好評。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