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擂、拍法,交替進行
捶為實拳,擊為空拳,下擊髕骨周圍軟組織及大腿伸側,大小腿屈伸各20~30下, 擂為實拳,雙拳用臂力下壓與上部位相同處,重復1~2遍。拍不用拳而是用手掌拍打腘窩,用腕力彈拍。
2.穿刺療法
關節積液較多、張力大時,可進行關節穿刺,將積液和積血完全抽凈,并向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鈉,它是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關節炎中的各種病理改變與它的減少和理化性質改變有密切關系。
透明質酸鈉有以下作用
覆蓋關節軟骨表面,可以保護關節軟骨,防止或延緩進一步退變;保護關節滑膜、清除致痛物質,有明顯減輕疼痛的作用;改善關節的攣縮狀態,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對退變關節的滑液有改善作用。
3.藥物治療
急性期滑膜損傷,瘀血積滯,治以散瘀生新消腫為主,三七粉等口服。慢性水濕稽留,肌筋弛弱,治以祛風燥濕、強壯肌筋,內服羌活勝濕湯加減,外貼狗皮膏;若寒邪較盛,亦可散寒祛風除濕,方用烏頭湯。
4.固定與練功療法
早期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可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并禁止負重。治療期間可作股四頭肌舒縮活動鍛煉,后期應加強膝關節的屈伸鍛煉,這對消除關節積液,防止股四頭肌萎縮,預防滑膜炎反復發作,恢復膝關節伸屈功能,有著積極作用。
5.中醫膏藥療法
滑膜主要分布關節周圍。于關節腔相通,分泌潤滑液潤滑關節。在受各種病因如骨質增生、關節炎、關節結核、風濕病等和創傷性外傷、骨傷、關節內損傷、周圍軟組織損傷、手術等刺激或直接刺激滑膜損傷產生炎癥反應,而滑膜對炎癥的刺激的反應是分泌滲液。產生疼痛,嚴格地講,只要關節內有滲出積液,就證明滑膜炎癥存在,其主要表現關節充血腫脹,疼痛,滲出增多,關節積液,活動下蹲困難,功能受限。
原理
膏藥外敷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促使滑囊內液體吸收,使之重歸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達到消除滑囊內滑膜炎癥而痊愈的目的。
預防方法
避免長期劇烈運動;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及時治療關節的損傷;
適當減輕體重。
結語:上述的內容就是關于膝關節積液了,膝關節積液的發生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傷害,會給他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被檢查出膝關節積液的患者應該及早接受治療,這樣才能盡快痊愈。在生活中,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一定要注意鍛煉,避免過度勞累,這樣才能有一個好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