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是太極拳的特點,也是太極拳練習的核心,通過練習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和穩定性。太極拳是我國傳統武術的瑰寶,也是現代人的養生運動。太極拳的好處是祛病延年,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太極拳教程吧!
學習太極拳站穩的基本方法
太極拳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現代人們養生的佳運動,練習太極拳有很多注意事項,其中穩是太極拳的練習的核心。
太極拳明顯的獨立拳式主要是金雞獨立、分腳、蹬腳、擺蓮。
由于太極拳練習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鍛煉由傳遞性的力量也就是“氣”和“勁”引起動作,從而掌握太極拳特殊的沾粘連隨與發勁技能,也以此鍛煉全身特殊的動態放松,因此太極拳的鍛煉速度主要就是象抽絲般的緩慢。
許多人在練習過程中會感覺到膝蓋疼痛,這是因為站不穩導致腿部受力不均勻,因此,下盤穩固非常重要。
這樣一來,凡是向前后左右邁步伸腳等在其他拳術中不屬于獨立的動作,在太極拳中也表現為獨立動作了,所以太極拳中的獨立動作尤其多。
有很多太極拳習練者在完成獨立動作時往往感到站立平穩維持勉強甚至難以維持的情況,甚至有不少練太極拳幾十年的資深者與某些名師也存在著這樣的情況。
尤其常見的在向前邁步落腳時頻頻表現為如沉重有聲,不能悄然無聲地將腳輕緩著地,其實就是反映了身體重心有些離開了后腳,因而后腳站立不穩,前腳是帶著部分身體重心著地的,這樣的表現顯然是不符合太極拳之獨立站立穩定要求的。
太極拳獨立動作穩與不穩不僅反映了太極拳的基本功是否扎實,而且還反映了腳與勁的練習水平。
可見達到獨立站穩是太極拳鍛煉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是很多太極拳鍛煉者希望能夠解決的問題。
人要達到盡量穩固站立的目的,就運動力學的角度而言,必須符合以下四個條件。
①盡量增大下支撐面;
②盡量使得身體的重心垂線落在下支撐面的中心;
③盡量降低身體重心;
④盡量使神經協調處于佳狀態,尤其是使得耳內的平衡器官處于佳生理狀態。
以上四個條件是相互有關、不能截然分開的。太極拳獨立動作站穩的基本方法要領其實就是盡量符合這四個條件。
基本方法大致是
⑴整個獨立過程全身盡量松沉,具體地說就是要在放松的基礎上自覺地使得軀體的所有肌肉都象是僅僅依附在自然豎直的脊柱上。
除了頭與脊柱,從頭頸上緣開始的所有肌肉都因此而始終向下沉垂,尤其是兩肩、兩胯(髖關節);整個軀體沒有為了維持站立穩定的橫向用力緊張。
胯的松沉要使得軀體象是被吊放到著地腳的大腿上端,因此臀紋溝處會感到尤其的受擠壓,這樣會感到全身的內力象流水樣能夠順流沉降到獨立腳,獨立腳的腳底會感到象是灌了鉛一樣的沉重。
或者說會感到獨立腳的腳底有很大的壓強,就象腳與地面吸附住了一樣,這種感覺很多近代太極拳家用“腳入地三尺”來形容。
這是身體內部在自覺的神經作用下內力沉降引起重心下降的反映。當然,這種反應是太極拳諸多要領長期綜合鍛煉的結果,太極拳初學者是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就能夠在短時期內掌握的,但是能夠這樣的松沉是獨立動作站穩的十分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