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勾:五指第一指節自然捏攏,屈腕。
各種手型都要求用力自然、舒展,不可僵硬。握拳不要過緊;掌指不要僵直,也不要松軟過屈;腕部要保持松活。
2.主要手法
(1)搠:臂成弧形,前臂由下向前掤架,橫于體前,掌心向內,高與肩平,著力點在前臂外側。
(2)捋:兩臂稍屈,掌心斜相對,兩掌隨腰的轉動,由前向后畫弧捋至體側或體后側。 .
(3)擠:后手貼近前手的前臂內側,兩臂同時向前擠出;擠出后兩臂撐圓,高不過肩,低不過胸,著力點在后手掌指和前手的前臂。
(4)按:兩掌同時由后向前推按;按出后,手腕高不過肩,低不過胸,掌心向前,指尖朝上;臂稍屈,肘部松沉。按時與弓腿、松腰協調一致。
(5)打拳(沖拳):拳從腰間旋轉向前打出;打出后拳眼向上成立拳,高不過肩,低不過襠,臂微屈,肘部不可僵直,著力點在拳面。
(6)栽拳:拳從上向前下方栽打;打出后拳面向前下方,虎口向一側,著力點在拳面。
(7)貫拳:拳從側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橫打;臂稍屈,拳眼斜向下,著力點在拳面。
(8)撇拳:拳從上向前撇打;拳心斜向上,高與頭平,著力點在拳背。
(9)穿拳:拳沿著另一手臂或大腿內側伸出。
(10)撩拳:臂由起到停,拳經下向前或前下撩打;撩出后拳心向下,高不過肩,低不過襠。
(11)抱掌:兩掌心上下相對或相錯開,在體前或體側成抱球狀;上手高不過肩,下手約與腰平,兩掌撐圓,兩臂成弧形,松肩垂肘。
(12)分掌:兩掌向斜前方與斜后方或向斜上方與斜下方分開;分掌后前手停于頭前或體前,后手按于跨旁,兩臂微屈成弧形。
(13)摟掌:掌經膝前橫摟,停于胯旁,掌心向下。
(14)推掌:掌從肩上或胸前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指高不過眉,低不過肩,臂微屆成弧形,肘部不可僵直。
(15)穿掌:掌沿另一手臂或大腿內側伸出。
(16)云手:兩掌在體前交叉向兩側劃立圓,指高不過頭,低不過襠;兩掌在云撥中翻轉擰裹。
(17)撩掌:掌經下向前或前下方撩出,掌心向上或向前上方,高不過胸,低不過襠。
(18)架掌:屈臂上舉,掌架于額前斜土方,掌心斜向外。
(19)撐掌:兩掌上下分撐,對稱用力。
(20)壓掌:拇指向內,掌心向下,橫掌下落壓按。
(21)托掌:掌心向上,掌由下向上托舉。
(22)采:掌由前向斜下捋帶。
(23)咧:掌向斜外側廝打。
(24)靠:肩、肯或上臂向斜外發力。
(25)滾肘:前臂豎于體前,邊旋轉邊向外撅擋。
各種手法均要求走弧形路線,前臂做相應旋轉,不可直來‘直往;生硬轉折,并注意與身法、步法協調配合。臂伸出后,肩、肘要松沉,腕要松活,掌指要舒展,皆不可僵硬或浮軟。關于手法的著力點,主要是說明其攻防含義,練習中應重意不重力地去體現,不可故意僵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