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協調:練太極拳是周身活動,要求上下相隨,完整下氣,全身各部位動作保持協調一致。比如做“云手"動作,腰脊轉動,帶動兩臂在空間劃圓。
兩掌隨著臂部運動不斷地內外翻轉,兩腿支撐整個身體左右移動和旋轉,頭部也隨軀干自然扭轉。
同時兩眼不斷注視交換的上手,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處處牽連密切配合的全身運動.
(3)圓活:太極拳的動作是以各種弧形、曲線構成的。認識和掌握這一規律,就能自覺地避免直來直往和轉死彎、拐直角的現象,使動作圓活不滯。
在動作要領上,要特別注意運用腰脊帶動四肢進行活動,只有做到以腰為軸,才能使手法、步法變轉園活,動作輕靈順遂。
第三階段:過去有人把這個時期稱為“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的階段,或者叫做“練意、練氣、練勁"的階段。練習中要注意掌握以下要點:
(1)虛實分明,剛柔相濟
在武術練習中,常常把矛盾轉換概括稱作虛實變化。太極拳從整體動作來分,除個別情況外,動作達到終點定勢為“實",動作變轉過程為“虛"。
從局部動作來分,主要支撐體重的腿為實,輔助支撐或移動換步腿為虛;體現動作主要內容的手臂為實,輔助、配合的手臂為虛。分清了動作的虛實,用力的時候,就要有張有弛,區別對待。
實的動作和部位,用力要求沉著、充實;虛的動作和部位,要求輕靈、含蓄。
例如動作達到定勢或趨于完成時,腰脊和關節要松沉、穩定。動作變轉運動時,全身各關節要舒松、活潑。
上肢動作由虛而實時,前臂要沉著,手掌逐漸舒指、展開、塌腕,握拳要由松而緊;由實而虛時,前臂運轉要輕靈,手掌略微含蓄,握拳由緊向松。
這樣,結合動作虛實變化,勁力有柔有剛、張弛交替,打起拳來就可輕靈、沉著,避免不分主次、平均用力和雙重、呆滯的毛病。
(2)連綿不斷,勁力完整
太極拳的勁力除要求剛柔相濟外,還要求均勻完整,時田處處不斷勁。如同傳統理論中所說“勿使有凹凸處,勿使有斷續處”。
斷勁就是指力量的中斷、停頓、脫節、突變。要使勁,力綿綿不斷,就要在動作連貫、協調、圓活的基礎上掌握運勁規律。
太極拳用力要求發自腰腿,運用于兩臂、兩手、達于手指,動作起來,以腰為樞紐,周身完畢一氣。凡是腰部的旋轉都和腿的屈伸、腳的外撇里扣、身體重心移動配合一致。兩臂運轉也要在腰部旋轉帶動下進行。
強調腰腿發力,周身完擎,不是忽視上肢作用。太極拳中兩臂變化多,是勁力運用的集中表現。
比如前臂外旋時,小指一側微微用力,好似向外擰勁;前臂內旋時,拇指一側微微用力,好似向里裹勁;前推時,除腕部微微塌住勁外,可注意中指或食指領勁,意念中好像力量貫注到指尖。這樣盡管動作千變萬化,但勁力始終貫穿銜接、完整一氣,做到勢換勁不斷。
概括起來,前面講的剛柔相濟,是指力量的變化;這里講的連綿不斷,是指勁力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