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習練太極拳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研究發現,練42式太極拳調和內臟,使人精力充沛,太極拳的特點陰陽變化能提高身體平衡,下面隨著42式太極拳練習一下吧!
練42式太極拳調和五臟精力充沛
太極拳是一項有氧代謝運動,習練太極拳能疏通經絡,調節身體陰陽平衡,使人體達到穩態。
太極拳前人曾被稱之為“知覺運動”,其原因在于其鍛練是與人意念感覺分不開的。初練習者要注意動作是否正確,再者要注意在練習中掌握每一個要領。
如是否做到虛領頂勁、沉肩墜肘、氣沉丹田等等。然而這只是初步的以意導體,以后漸漸地還要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太極拳用意方法是用意控制人體的動作和內外運轉,排除雜念,求得虛靜。
太極拳動靜結合,非常適合身體虛弱者練習,整套拳法打完后,你會感到精神振奮,心情愉悅。
中醫學認為清志活動是以臟腑為功能基礎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又認為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肺在志為悲、脾在志為思、腎在志為恐。
人體情志的變化異常能導致氣機逆亂,從而造成臟腑功能失調和損傷。
據研究,在練拳時大腦皮質運動中樞處于興奮狀態,其他區則處于相對抑制狀態,這種相對的意靜使人在練拳時把一切煩雜思絮拋在腦后,全神貫注于拳中,故而在練拳后不但能使人神清氣爽、精力充沛,而且長期鍛煉更能讓人心胸開闊、情志健康。
太極拳對神經系統起著調節作用,有助于病情的恢復,睡前練太極拳促進睡眠,緩解疲勞。
以上所述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42式太極拳養生理念
1、習練太極拳時要做到“松”、“靜”、“自然”
“松”、“靜”、“自然”是氣功的基本要求,也是習練太極拳的基本要求。
“松”就是放松,它包括形體放松、內臟放松和精神放松三個方面。形體放松好理解,是指身體百骸、骨骼肌肉的放松,不崩不僵。
內臟放松指的是胸腔腹腔中各種臟器的放松,即五臟六腑的放松,要求重心下沉,做到氣沉丹田,精神放松是指心意平和、心情平靜。
“靜”是指心緒安寧靜謐,思緒專注沒有雜念,是一種高級的意識運動。要求心靜似水神志專一,排除雜念,弱化對外界信息的反映的忘我狀態。
“自然”是指的人的肢體姿態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不勉強的,按照肢體的生理結構運動規律運作,人的心緒精神狀態不受外界干預,平和自然抱樸歸真。
松、靜、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輔相成,只有全面放松下來,才能入靜,放松入靜才能平和自然。
練習太極拳一定要做到松靜自然,在練習中,調節好心態,好的心態是練好太極拳的前提。
2、注重“調息”
調息是指在打太極拳過程中對呼吸的調節和配合。總的要求是深、細、勻、長、順、靜、柔、緩。
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頭,使胸腔及腹腔舒張和收縮到位;細,就是呼吸輕穩,不能粗猛; 勻,就是呼吸要均勻,不能時而急促時而平緩,呼出和吸入的氣流量要平均,不能時而多時而少。
長,就是呼吸的時間要放慢拉長,吸氣和呼氣之間的暫短停止稱之“屏”,呼氣和吸氣之間的暫短停止稱之“息”,要有意識地延長“屏”和“息”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