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太極拳的練習過程中,講究的用意不用力,這個問題是原則性的問題。這里體現出了意念的重要性。在太極拳的移步中,同樣是這樣的道理,想移步就必須先用意移,而落步意先落。
在太極拳中無論是哪個動作,大多數都是在先用自身的意念控制著。
因為喜愛,經常翻閱論述太極拳方面的書刊,對照結合自己長年的練功體會,時常有意猶未盡之感,特聊絮數語,權作引玉之磚,不妥處,敬請同行指正。偶見一本有關拳論的書中說到“移步重心定。落步重心移”,反復推敲。感覺若只講重心,不管是重心定還是重心移,終究沒有完全闡明太極拳的運動精髓。練好太極拳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呢?一、明其理破難關我認為:太極拳是在大腦支配下的一種專心致至的“意氣”運動,太極拳是用意練意的拳(肢體運動為表象),每個動作均要先意動而后形隨,這樣的意動形隨才能將太極拳真正練到家。所以,如果依拳論學練“移步重心定,落步重心移”之時,再結合“移步意先移,落步意先落”的更高意境,則功法將更顯奇妙,事半功倍,太極的真諦將會得到更好的發揚。自研習太極拳四拳十余年(現74歲),曾先后拜太極名家鄭時敏和王培生為老師,立志悟到太極拳真諦是我終生追求的目標,而將悟到的點滴體會再宣傳及傳授給每個太極拳愛好者更是我終生幸事。
例如日常特別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練功時嚴格遵守我創立的特別要求,移步時先動意,用形去追意,落步時先將意落實,形在追落的“移步意先移,落步意先落”的目標。
2、太極拳也是感覺的運動,想要很好的運用感覺是很困難的,如果達不到手足的配合,功力就會很難提高。
3、一動勢,先問自己,是否能感知火候,周身合上規矩沒有?如感到稍有不合之處,即要迅速調整。結合上面三點,我研修出簡單易行的幾種入門基礎功法,先簡述一種:《原地定步云手內練法》何為內練?練 “意氣”也。即兩腳與肩同寬開立,虛實往復變化,在開始云手,手未動之前先要意動,即在虛腳橫向外五米處設定十二個箭頭(頻率為每秒1個),依次向虛腳(另一側實腳)方向貫入,凡此皆是意;用意想,用意進,貫進第一個箭頭后再隨動雙手,邊用意貫箭頭邊做云手動作,手隨意動而動,十二個箭頭依次貫完,雙手也到位了;停頓2秒后,再向反方向同樣運動。兩腳的重心也同樣隨意動從一側到另一側,循環動作的重心決不能超出雙腳的中間范圍。
完整的動作是意到,手到,腳到,三者缺一不可,過與不及都不行,左右皆然。這種內練法的定位應稱為意中定(全體大用意中定),簡單易學見效快,它較好的解決了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雙重未悟問題。 “意氣”的問題清楚了,在談談合于“數術”,數為多少,術乃法則;合于數術,就是在練太極拳時不但要遵循身法上的規范,為使“意氣”更好的融于拳中還應合乎于一個特定的數術標準,方為功力完美,功力見效快,這也是我數年研修太極拳的個人心得。原地定步云手內練法就是融于 “意氣”和“數術”的練法之一。二、有規矩成方圓清楚了“意氣”和“數術”關鍵問題后,在注意到練太極拳中的“火候”進而掌握“規矩”成其自然,則集大成也。學生問我,“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到底怎么練出功呢?” 先賢云“捋擠按世間稀,十個藝人十不知”,可見太極拳學之不易,為什么十個藝人十不知?就是因為習練者很難準確的找到太極拳瞬間虛實變化的火候。火候從何而來?反復的實踐告訴我們,只能從太極拳的規矩而來。開與合,虛與實,皆陰陽之理也,其變化皆在運化轉關之機,達于虛靈的境界,庖丁解牛即是虛靈的境界,陰陽魚圖形中的S形的S邊緣,火候也。
《太極陰陽顛倒解》分析,劃分虛實十二項,其中功手只有三項,而病手卻有九項。行拳,推手時稍有不慎,就易出病手,在手足轉移中,病手功手僅有毫厘之差。所以結論應為,虛實只有微末之分雙輕的掌握與運用,即為火候。而準確把握火候,就只有認真老實地,按部就班地依照太極拳的“規矩”去學,去練,絲毫也不能馬虎。規矩實際上也是在把握住意氣、數術要素之后形體上的端莊匹配,相輔相成。舉例說,首先必須不丟身法。行拳推手時,你突臀彎腰了、喉頭拋了、膝過腳尖了、扣膝或展膝了等等,每一項必須做到的身法規矩,練功中只要丟掉一項,就丟掉了太極拳的規矩。丟掉了規矩,就無意氣身法,談何知機知勢,又怎么能在行拳推手時得機得勢。變得無法掌握時間和空間,無法掌握虛實微末之分的火候,兩手兩腳即成了病手病腳。我常想,源遠流長的具有中華民族鮮明特點的太極拳,不光可以簡化練成強身健體的“廣播體操”,而更應該側重高深的 “武功秘籍”來研究探討,修煉出高境界和練出真正太極拳的功力,繼承古人的精華,再現先賢大師們的神采,這也是我們組建的《悟到太極拳研究會》與其它普及型太極拳輔導站的區別。
達到能悟的成果,是學習太極拳的目標,練習太極拳不僅需要練還需要的是悟
每天堅持做原地定步云手內練法,悟性高者兩三個月即能感知到強烈的意氣感覺,堅持半年以上便能輕靈地感知氣場的存在,數術之合自然形成,按規矩逐漸感知到太極獨特的螺旋勁,抽絲勁,周身一家。原地定步云手內練法修煉到一定階段的學生,還可加練其它入門基礎功法:《太極步》和《推手要訣》等,學生在逐步達到懂勁的狀態下,堅持每天演練,優者半年可知己,一年可知人,終達到較高的境界。我總結練好太極拳除上述三要素為基礎外,學好太極拳還需特別注意:“入門引路須口授,必須肯下苦功夫,不遇明師不明理,不得真傳也枉然,不悟不解其中意,辛辛苦苦幾十年。” 法于陰陽,合于數術,把握意氣,火候規矩等,是一個習練太極拳者感興趣的話題,各家各見,卻都有很深奧的內涵;但太極拳是哲拳,是博大精深的拳,是終身學不完的拳。每一個有志于研習太極拳的人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讓更多的人認識太極拳,感知太極拳,體味太極拳,讓更多的人通過對太極拳的探討和修煉,共同早日登上太極拳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