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推手是在實踐中經常用到的招式,推手有它的獨特之處,推手的練習在對練的套路中是太極拳技巧性的基本訓練的方法之一,想要練好推手,必須要在實踐中去練習,不斷的加強推手的能力。
太極拳推手對練套路是將太極拳攻與防結合在一起的應用。
目前,國際上已有一些國家學習了這一對練套路,如韓國、日本等國家普及推廣程度十分可觀,而我國自套路創編以來,普及開展的卻不夠廣泛,因此大力推廣太極拳推手對練套路已成為當務之急。北京武術院華園武術培訓中心主任、參與創編該套路的曹彥章老師近年來多次組織培訓推廣太極拳推手對練套路,教學態度嚴謹認真,親身示范,深入淺出,嚴格按照中國武術協會和亞洲武術聯合會審定的教材進行教學。筆者一直追隨曹彥章老師學習探討太極拳的深刻內涵。此次受命辦班,在對學員的培訓學習過程中,總結了一些經驗和體會,希望能給廣大太極拳愛好者提供借鑒。
合步單、雙推手中包括平圓、立圓和折疊的基本技法。雙方搭手要注意"節節松開"和"節節貫穿"。進攻方松腰松胯,松肩松肘,手臂放長向前送出,黏住對方,在腰腿的催動下,向前弓步,弓步要到位。防守方后移重心,同時轉腰坐胯松肩松肘粘住對方,化解來力,一攻一防,來而復往,動作盡量舒展,且雙方搭手的接觸點力要均勻無凸凹和斷續。
推手合步四正手是推手中的基本功之一,同樣是推手的關鍵。
只有四正手運轉熟練,掤捋擠按動態位置準確,勁力準確,勁路變化銜接自然流暢,進入套路的學習才會更容易。由于套路動作的要求,初學者尤要注意,左手雙掤和右手雙掤的準確位置應在兩人之間的中心位置,且重心在稍偏后,只有掤的位置準確了,捋擠按的位置相應也容易做準確,如乙掤手弓步前攻,甲后移重心轉腰坐胯變捋,乙順捋勢轉體變擠,擠時要弓步到位,甲順擠勢變按,此時重心偏后,乙隨按勢即轉雙手掤,雙掤時,雙方的重心應保持在稍偏后,循環往復。四正手俗稱打輪,要以腰胯轉化,打輪速度要均勻,勁力也要均勻,分布在掤捋擠按前弓腿和后坐腿運行的每一點上。
四正手應處處體現掤勁,掤應是松掤而不是硬掤,硬掤謂之頂,要保持極靈敏的聽覺,通過粘黏連隨的運動形式,借助雙方相互間的接觸,感覺出對方力的方向、大小和意圖上細微的變化,并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掤捋擠按相生相克,順勢變化,達到圓活如珠的感覺。擠,一臂橫在胸前,另一臂合在前臂內側打擠,同時腰、肩、胯整體向前弓腿擠出。按的雙手要輕扶住對方的外側小臂,意在看住對方的肘和腕,勁力是向下向前的按勁,由虛轉實。捋應順對方掤勁移重心轉腰坐胯,旋臂沉肩肘向外側引帶,注意旋臂時動作均勻,避免突然的翻掌動作。捋要輕,輕可保持高度機敏,隨時察覺對方勁力的細微變化,順勢應變。
活步四正手重點在活步,雙方搭手一進一退時,必是彼進一分,己退一分,后退方要保持高度警覺感受對方進的速度和力度,勻速后退,做到不妄動,前進方需要照顧后退方后退的速度等待上步和向前移動重心的時機,做到不盲動,進與退合上節拍,雙方都必須避免突然的起動和帶重心落步。腳下分清虛實,四正手打輪圓活不停,無停滯和丟頂凸凹。
大捋的時候雙方一捋一靠,形成夾角的方式。而且雙方要做到互相看著對方。
第四次大捋,乙捋甲靠,乙的落腳點應在正東(按乙面向正西起勢),以便于接下一式順步四正手時保持方向正確。
順步四正手注意雙方移動重心要充分,擠勢弓步在前,按勢坐步在后,前弓后坐,一方撅肘引捋和另一方順勢用肩肘擠靠,要避免由于只有手上的動作、不移動重心或動作幅度小,而缺乏動態的美感。鴛鴦步換位時,仍要屈腿邁步,走出太極味道。
活步捋擠和托肘擠靠時,甲乙雙方如影隨形,“邁步如貓行,運動如抽絲”,出腳即是太極步,兩人屈腿邁步同起同落,步幅協調一致,腳步輕靈清楚,動作相連不斷,掌握節奏,不急不躁。每逢轉折必有一攻一防,一方做出擠靠或肘靠的進攻動作時,另一方必然扣腳轉腰化開,攻防意識明確了,動作才能到位。
連環步四正手共做五次,甲乙雙方進步的一方上右腳,弓步做擠勢,撤步的一方同時撤右腳,后移重心雙手轉按掌。上右腳應上在對方左腳的內側,上左腳時應上在對方右腳的外側。當一方托撅另一方手臂,右轉腰引捋時要開胯圓襠坐好馬步,被捋方順勢側弓步向左轉腰。雙方的第三步步子適當大些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