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無癥狀高血壓更可怕
沒有癥狀的高血壓危險是大的,患者沒有任何預防和心理準備,一旦發病是很容易發生意外。
在臨床上,青壯年高血壓患者,50%是無癥狀的,或出現偶爾頭暈、頭痛等不典型癥狀,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經得病。
不知曉、不重視,再加上一天到晚忙工作、顧家庭,常會拖到病情惡化時才就醫。但這時往往已出現心、腎功能損害甚至中風、心梗,導致殘疾、死亡的后果。
也因此,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猝死率往往高于老年人,主動脈夾層就是導致這類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
要定期測量血壓、重視查體。正常人至少每年測量一次血壓,高血壓易患人群(有高血壓家族史、肥胖、血脂或血糖偏高、長期過量吸煙飲酒、年齡在55歲以上)每半年就要測一次。
此外,還要去除危險因素,如科學減重、戒煙限酒,堅持低鹽、低脂肪、低糖飲食,適當多運動、保持樂觀心態等。
關注無癥狀高血壓
無癥狀性高血壓在臨床上并不少見,其主要特點,一是患者平時身體強壯,無其他身體疾患,多年無就醫史,同時也錯失了健康查體的機會,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
二是此類患者大多數為農民,因醫療保健條件較差,稍微有點身體不適也慢慢扛,不主動就醫和進行健康查體,也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
三是患者高血壓發展緩慢,病程長,雖患高血壓,但已慢慢適應,所以無自覺癥狀。
因此,不少不知情的高血壓患者,仍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勞作,還自認為比別人都健康,其實身上已隱藏著危及生命的定時炸彈。
隨著年齡的增加,心、腦血管逐漸發生硬化.脆性增加,彈性減弱,在進行高強度的活動或情緒激動時,可使血壓迅速上升,使脆弱的腦血管發生破裂,即為“腦出血”。
腦出血又稱為“腦溢血”,是指自發性的腦實質內出血。發病年齡為50-70歲。
血壓一般在180毫米汞柱/110毫米汞柱以上,出血多數發生在腦半球,少數在腦干和小腦。腦出血的發生與高血壓動脈硬化密切相關。
其臨床癥狀根據出血部位的不同而不同,輕者身體癱瘓,重者導致死亡。
預防腦出血的關鍵是早期控制高血壓。要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全民預防高血壓病的知識,尤其是經濟落后的農村區。
提高人們預防為主的保健意識,充分認識高血壓病的危害性。政府還要增加對農村衛生工作的資金投入。
擴大農村的醫療保健范圍,定期為農民進行健康查體,使無癥狀高血壓能早發現、早用藥,控制高血壓,從而有效地預防腦出血的發生。
本期嘉賓介紹
男,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導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診斷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北京醫學雜志副主編等學術任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西城區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從事內科、心血管內科臨床、科研、教學工作25年。
承擔國家級、市級、部級多項科研課題。發表SCI論文近30篇,主編、主譯論著6部。主譯《Braunwald心臟病學》姊妹卷《瓣膜性心臟病》第3版。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