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血管損傷不僅戰時常見,由于工農業和交通事業迅速發展,以及醫源性血管插管、造影等檢查的增多,發生亦不少見。以四肢血管損傷較多,其次為頸部、骨盆部、胸部和腹部;動脈損傷多于靜脈損傷。
病因任何外來直接或間接暴力侵襲血管,均可能發生開放性或閉合性血管損傷。血管損傷的病因復雜,因而分類也不一致。按作用力情況而言,可分為直接損傷和間接損傷;按致傷因素可分為銳性損傷和鈍性損傷;按損傷血管的連續性可分為完全斷裂、部分斷裂和血管挫傷;按血管損傷的程度可分為輕、中、重型損傷。
血管損傷的表現
1.出血
銳性損傷可表現為自傷口處流出新鮮血液,如果從傷口處噴射性或搏動性流出鮮紅血液,提示動脈損傷;若從傷口處流出暗紅色血液則提示靜脈損傷。值得注意的是,高速子彈或高速金屬碎片撞擊在骨骼上,盡管體表處的傷口很小,但其內部的損傷廣泛,出血嚴重。還應該注意的是雖然傷口出血可以自行停止,但多數情況下中等血管的損傷出血有間歇性。鈍性閉合性損傷,其血管損傷處血液可流至胸腹腔等體腔內,受傷者表現出嚴重的失血性休克,病死率更高。
2.休克
創傷和疼痛都可以加重休克,但基本的原因仍然是出血造成的失血性休克。開放性損傷可以粗略的估計失血量,閉合性損傷則很難估計其失血量。
3.血腫
血管損傷后出血除流向體表或體腔外,還可以流向組織間隙形成血腫。如果出血流向縱隔則表現為縱隔的增寬、呼吸困難、胸痛等;如果流向后腹膜,則可出現腹痛、腹脹等。血腫與血管裂孔相溝通形成交通性血腫,該血腫具有膨脹性和搏動性。這是診斷鈍性血管外傷的局部重要體征。
4.組織缺血表現
肢體動脈斷裂或內膜損傷所致的血栓可使肢體遠端發生明顯的缺血現象,即所謂的“5P”表現:①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②遠端肢體缺血疼痛;③皮膚血流減少,皮膚蒼白,皮溫降低;④肢體感覺神經缺血而出現感覺麻木;⑤肢體運動神經失去功能出現肌肉麻痹。
5.震顫和雜音
當受傷部位出現交通性血腫以及動脈損傷部位有狹窄者,聽診可聞及收縮期雜音,觸診時感到震顫。在外傷性動靜脈瘺時可聞及血流來回性連續性雜音。
6.合并臟器或神經組織損傷的癥狀
當血管損傷合并其他臟器或神經組織損傷,出現的癥狀是多種多樣的,肢體神經的損傷和缺血所引起的感覺障礙分布有所不同,前者是按神經所支配的區域分布,后者神經麻木感覺范圍則成襪套式分布。
診斷
一般在下列情況下應警惕血管損傷的可能。
1.噴射狀或搏動性和反復出血者;
2.巨大或進行性增大的血腫,尤其是搏動性血腫;
3.不明原因的休克;
4.鈍性損傷后,有損傷部位遠端的血供障礙表現;
5.臨近血管行經的骨折和大關節損傷,同時存在遠端肢體血供障礙者;
6.對墜落傷或車禍等減速傷患者,要考慮到主動脈或內臟動脈損傷的可能。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男,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教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心臟中心主任,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醫學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