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胃脹、不消化是比較常見的現象,所以出現了胃痛許多人都不以為然,忍忍就好了,其實可能是癌癥在作祟。那么日常生活中胃痛的原因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健康大不同欄目朱凌云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胃痛竟是癌
胃癌的初期患者一般都會出現胃痛的現象,所以當出現了胃痛的時候,好做個詳細的檢查,排除癌癥的可能。
開始僅僅是感到上腹部不適或有膨脹、沉重感,有時心窩部隱隱作痛,因此,常被患者誤認為是胃炎或潰瘍病,治療后癥狀可暫時緩解。
如病變發生在患者的胃竇部,則可誘發十二指腸的功能改變,出現類似潰瘍病的節律性疼痛,也常被患者忽視。
直到出現了持續性的疼痛,甚至黑便的時候才會引起重視,而這時往往已經是胃癌晚期了,導致失去了治療的佳時間。
因此,必須警惕胃部疼痛這一無特殊性的胃癌早期信號,特別是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更要注意,并應及時做胃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胃癌的癥狀
食欲減退、消瘦、乏力
患者出現食欲減退、消瘦、乏力,也是一組常見而又缺乏特異性的胃癌早期信號。
食欲減退且不伴胃部疼痛者可能是胃癌的早期表現,若與胃痛癥狀同時出現并排除肝炎時,尤應引起重視。
有些人會在進食之后出現腹脹、噯氣等癥狀,這時往往患者就會自己限制日常飲食,導致自己的體重越來越輕,出現消瘦的現象。
由于患者腹脹的位置多在劍突下或偏右的地方,因此很容易被誤診為膽囊疾病。
惡心、嘔吐、嘔血、便血
胃癌的早期患者還可出現食后飽脹感并伴有輕度惡心的癥狀。
賁門部的腫瘤開始可出現進食不順,以后逐步出現吞咽困難和食物反流等癥狀。胃癌早期患者也常出現便血的癥狀,這是由病變破壞了胃內小血管所致。
少量胃內出血的患者可表現為大便潛血陽性,出血量多時可表現為嘔血和黑便。平日無胃病的老年人,一旦出現黑便尤應警惕胃癌的發生。
本期嘉賓介紹
朱凌云
男,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師從國醫大師張鏡人教授,張鏡人教授繼承人。
長期從事中醫臨床、教育、科研工作。獲“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稱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
運用中醫中藥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如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腸易激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等病引起的胃脘痛、吞酸、呃逆、嘈雜、腹痛等病證等虛證調理,尤對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及胃癌前病變、男性性功能障礙的治療頗有研究。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上海教育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