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習練的太極拳可分為三大形式:傳統太極拳、普及推廣太極拳和競賽太極拳。
傳統太極拳呈現今又主要分有六大派:陳、楊、孫、吳、武、趙堡:普及推廣太極拳中主要以24、48式習練人群多,其中24式太極拳是1956年由國家體委組織多位太極拳家創編的套路,對普及推廣太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練習24式太極拳的過程中,很多練習者常有這樣的疑惑:24太極拳與傳統太極拳有何異同呢,能不能起到傳統太極拳同樣健體防身的作用呢,如何練習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呢?
筆者就此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24式太極拳與傳統楊式習練異同
24式太極拳是以楊式太極拳大架為基礎創編出來的,與傳統楊式相比既有共性的東西也有相異的地方。
傳統楊式太極拳和24式太極拳對手指的要求皆是自然伸直且呈現出“荷葉掌”,在練拳時伸出的手掌猶如“照妖鏡”,五指肚要相聚。
但在兩手體側抱球時則要求不一,傳統楊式抱球兩掌心斜相對,24式太極拳則要求體側抱球兩掌心相對。
在行拳途中,尤其下肢的重心轉換更體現出了兩者的不同。
以左摟膝拗步承接右摟膝拗步為例,傳統楊式太極拳中的做法為:重心不變,以左腳跟為軸,腳尖外撇45度,身體漸漸左轉,眼隨轉體向前平視轉移,眼神要顧及左掌。
很明顯,傳統楊式太極拳重心的轉換為“實轉”。
24式太極拳中的做法為:重心平穩后移,逐漸將重心放置右腳,起左腳腳尖外撇,重心前移至左腳,身體漸漸左轉,再邁步右腳。很明顯,在24式太極拳重心的轉換為“虛轉”。
二、太極拳練法圭桌
練習太極拳需要正確的方法作為指導。練拳者只有不斷通過體悟修煉和對照拳譜經典與自身感受而不斷做出總結,才能達到不斷提升拳質的目的。
故常聞人曰:“習拳容易改拳難。”既然24式太極拳是在傳統楊式太極拳基礎上創編的,那么就可以認為傳統楊式太極拳的練法準則同樣適用于24式太極拳的練習。
所以,為提升練拳者練拳的效率與準度,本人把太極拳的習練分為靜態技術和動態技術兩方面進行解讀。
三、靜態技術
靜態技術又稱為身形技術。初練太極拳,應把拳架的練習放在首位。
所謂拳架者,即學者照拳譜上各式名稱,一式一式由師指教,悉心靜氣、默記揣摩,而照行之,練架子。簡單地說就是每一個動作的定式都要通過對照拳譜經典上正確的要求與注釋進行自我檢驗。
靜態技術包括
1.虛靈頂勁
2.提頂
3.頂頭懸
4.貫頂
5.沉肩墜肘
6.含胸拔背
7.闊背
8.舒指坐腕
9.松腰斂臀
10.泛臀
11.尾間中正
12.圓襠
13.沉髖
14.外三合
15.立身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