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注意因目的因能力而異
也就是說練習者還要根據自己的目的和自身的能力等因素來決定練習中的個人標準。有的人是為了比賽,有的人是為了健身;有的人拳齡時間長,有的人拳齡時間短;有的人身體素質好,有的人體質差;有的人身體健壯,有的人身體有病。
這樣,各人在練習能力方面就存在個性的差異。我們知道:快慢相間、剛柔相濟、松活彈抖、躥蹦跳躍是陳式太極拳24式的一些基本特點,這些特點對于比賽、技擊來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對于健身來講,適當地淡化一些這方面的要素也是可以的。
有的人只練習陳式太極拳24式拳術套路,有的人兼習器械,也有的人偏愛于推手。在練習過程中,有的人發勁干脆、躥蹦跳躍、節奏明顯;有的人不發勁、不做跳躍動作,動作柔和、緩慢纏繞。
有的人整套練習,有的人只是選一些動作反復演練。在拳術功力和目的等諸多方面各人之間彼此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在內容選擇、難易程度和動作規格、動作量多少等方面,大家不要有強求統一的想法,只要力所能及、符合本派技術要求就可以了。
只要演練的拳架動作正確,纏絲勁力順暢、能夠符合陣式太極拳拳理、拳法的基本要求,那么就應該給予肯定。
第三,練習陳式太極拳24式要注意量的適度和量的積累
練習陳式太極拳24式,運動量一定要適度,既不要過大,也不要過小。陳式太極拳24式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運動量過大會對身體產生傷害。
即使是為了比賽,運動量也不應該過度超量。除了整體運動量不要過度以外,還應該注意身體局部運動量的適度,特別要注意下肢受力不宜過度,以免膝關節形成運動性損傷。
健身者更應該注意運動量要適度,一般情況下,練習時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宜,練習后以感覺不累為原則。
另外,練習陳式太極拳24式還要注意量的積累,在注意每一次運動量適度的同時,還要注意運動量的長期積累,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應該長期堅持。只有量變才能有質變,太極拳健身也是一樣,只有長期的運動量積累才能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第四,練習陳式太極拳24式要注重養生
養生是指全面提升生命的存在質量,它不僅包含防病、治病、健身的內容,還包括修身養性的深層涵義。
學練陳式太極拳24式,不僅要注重防病、治病、健身,還應該注重個人的修為。在陳式太極拳24式的傳統理論中,包涵了許多優良哲學思想。
其中,一些哲學思想不僅對提高技術具有指導意義,而且可以超出指導技術的范疇,延伸到個體指導為人處事、修身養性的現實生活當中。
例如:“立身中正”、“內外兼修”、“剛柔相濟”、“動靜結合”等等這些都是陳式太極拳24式理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如果把它們與為人處事、修身養性聯系起來,也會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立身中正”可以指導人們為人要堅守一些原則,不能偏離為人宗旨;“內外兼修”則可提示人們德才兼備,既要注意內在知識的積累,又要加強外在能力的提高;“剛柔相濟”可以告訴人們處事既不可過剛,也不可過柔,“剛柔相濟”方能大成;“動靜結合”可以勸誡人們不要以一時之得而喜,更不要以一事之失而憂,應該以動靜、發展的辯證思想來看待世事,
第五,練習陳式太極拳24式要注重理論學習
練習陳式太極拳24式不僅要注重動作技術,還應該重視對陳式太極拳24式的傳統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太極拳理論,才能用它來指導技術實踐,才能進一步提高陳式太極拳24式的技術水平。
反過來,通過動作的練習來體會和感悟太極拳理論,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確理解陳式太極拳24式的理論和加強陳式太極拳24式的動作演練是全面提高陳式太極拳24式技術過程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兩個方面,兩者是缺一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