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在疾病的外因中,濕為外感六淫之一,濕有外濕和內濕之分。外濕一般跟節氣有關,內濕則與個人體質、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相對而言,老人與小孩脾胃功能相對較弱,兒童一般屬于先天稟賦不足,老人一般后天調養失攝,屬于受濕的兩類易感人群。
當然,濕邪易感人群還包括平素脾胃不好的成年人。“有受濕表現的患者體現為身重如裹,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自述‘睡覺不解乏’或‘身上總感覺背負著沉重的東西’。還有另外一個典型的表現是大便黏膩排不凈,或溏軟便,排便次數增多,年輕女性對這一現象更為關注。此外,早晨觀察舌苔見厚往往也是體內有濕的體現。”丁洋醫生提出,素有內濕患者會隨著夏季外濕的作用而加重癥狀。
夏季飲食忌生冷
夏季飲食要講究清淡好消化,同時忌生冷辛辣刺激。
健脾祛濕,中醫有多種食療方案。百姓簡單易行的飲食調理,即常用山藥、薏米、紅小豆、綠豆煮水或熬粥,還可以加入具有消食化積作用的山楂、神曲、麥芽,平素脾胃虛寒者還可以加入生姜飲用。另外睡前堅持用40℃熱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也可以溫陽化濕。
另外,注意勞逸結合,過度疲勞容易導致濕邪乘虛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同時還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
夏天應多吃“酸”味食物 斂汗止瀉祛濕
夏天,天氣炎熱,容易出汗,損耗了大量體液和各種營養物質,人們不僅易發腸道疾病,有時還會渾身乏力、食欲不振,在此建議您,夏天應多吃“酸”味食物,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盛夏出汗多,醋不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還是一種藥物,具有許多重要作用,如:幫助消化,利于吸收,多吃點醋能提高胃酸濃度,增進食欲并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促進含鈣物質析出鈣離子;調節體內酸堿平衡,減輕和消除疲勞;增強胃腸道的殺菌能力,增強肝臟機能;擴張血管,防止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發生。
此外,夏天人易疲勞,醋酸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功效,可以幫助人們恢復精力,醋還有很強的抑制細菌能力,對傷寒、痢疾等腸道傳染病有預防作用。夏季涼拌菜加點醋可起到殺菌的作用,特別是涼拌海味食品如海蜇以及食用海產品加醋,可預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醋漬食物不僅增加風味,還可防腐。
食用醋的方式很多,既可以蘸著吃,也可以在平時做蔬菜時,適當放點醋。在燉煮肉、骨、皮類的食物時,也可添加一點醋,這樣不僅能使這些食物快速熟透,還能促進其中蛋白質充分分解。值得注意的是,飲用食醋雖然對人體有益,但不可過量,要因人而異。如有胃潰瘍和胃酸過多者不宜飲用,否則,不僅會灼傷消化道,損傷食道和胃黏膜,加重病情,還會影響人體內酸堿平衡。對這一類人,可飲用綠豆湯、菊花茶之類以防暑降溫。食用后應立即漱口,以保護牙齒。
結語:以上就是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有關內容,你清楚了嗎?夏季養生重要的就是要祛濕,濕氣重對人體傷害是非常大的,上述祛濕的食物大家可以多多的食用哦,如果更多了解,可以登錄我們的網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