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代的太極拳更多是作為一種健身運動被廣為流傳的,但太極拳的本質仍然是一門具有積極功能的武術,那么太極拳究竟是如何發揮自身的技擊功能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以便更好的結合太極拳進行學習。
(一)以柔克剛
太極拳行動所用的剛與柔,是兩種勁(或稱為力,下同)。一種帶有對抗性的,不論其勁是大是小,都稱為剛勁。隨著對方來勁的大小而伸縮,沒有對抗性的都稱為柔勁。太極拳靈活地運用剛柔兩個勁,隨勢變化,成為太極拳技擊的重要;剛勁與剛勁對抗,力大者得勝。遇剛勁而無法靈活變化不能迎接轉變其鋒芒的方向,只用力對頂,這稱為死勁,與此相反,則稱為活勁。死勁和活勁較量,常被活勁帶引落空,招致失敗。用太極拳的術語來說,叫做“以柔克剛”。
以柔克剛的運用,是在與人交于時,既要用人剛我柔的“走勁”去引使對方落空,又要會趁勢用“粘勁”去取得“我順人優勢。不能只知道對方用力,我也用力;見人搶先,我也搶先。否則,就會形成力小的輸給力大的;手慢的輸給手快的。這樣就違背了太極拳以柔克剛的原則。太極拳處處講柔化,首先要避免這種不必要或不利于己的沖突。如果只知退避不會追擊,也不符合剛柔相濟,以柔克剛的道理。太極拳之所以用太極為名,就是符合太極圖的形象。它用勁是柔中有剛,剛中有柔,即太極圖形象表示的“陰不離陽,陽不離陰”的。太極拳學說含義至關重要,千萬不要忽視。
(二)以靜待動
拳術的虛實,蘊藏在“勁”中,不表現于外形。對方蓄勁未發時,如不能掌握對方虛實,就不宜追擊。如對方是實,但有收縮余地時,也不宜貿然追擊。;否則,會給對方以可乘之機。在上述情況下,要任由對方先發動,讓對方力點逼近時再用逆來順受的的方法,將對方引進我攻擊范圍之內,然后還手發勁取勝。大多時候,太極拳不以“先下手為強”,主要依靠“以靜待動”的戰術。進行還擊這種擊法,要求極度鎮靜做到知己知彼。對于來勁猛的,可用他勁引使對方落空,再用和采來還擊。。如果不讓對方近身,可在對方未到近身之前,用勁試探,或乘對方第一個勁已過,第二個勁還來發時的空隙,發動還擊。
總而言之,在實戰技擊的過程中,要用聽勁去發現對方的意向,察覺對方的弱點并迅速的加以打擊。以靜待動就是需要我們能夠等待時機,保證自己能夠在占據先機的同時更好的擊中對方,因而在太極拳技擊中一定要注意這個原則。
(三)以小勝大
太極拳所用拳術,表現于外形的稱之為“著”,蘊藏于內的稱之為“勁”。“著”與“勁”相合在一起的運用,即為太極拳術。太極拳術擅長于大力勝小力,這種技擊方法,有力學上的根據。用“著”這種動作加在對方的動作上,再相應地增加或減少自己的勁,使對方的重心偏失,或先“化”后“粘”,使對方處于不利的被動地位,即順勢打擊,因而以力小勝大力,占取優勢。對方失敗的原因,是重心失去平衡,立身不穩,故一撥就倒。這種以小勝大的妙手,絕不是硬打硬手法所能做到的。
(四)以退為進
以退為進,也可以說是以順避逆。太極論說:“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入背謂之粘”。太極拳用勁的方法,就是走與粘。走是化開對方,粘是制服對方。走和粘相互交替運用,就能使技擊法千變萬化,太極拳動作處處都是太極圖的形象化,表現為圓形。在圓形范圍內,包含無數走與粘的變化,因此,隨機應變為重要。與對方交手時,要憑高度靈敏的感覺,掌握對方勁路的變化。這些變化的法則不外乎一個“順“字。應付對方的方法,不是柔,便是剛。如雙方都用剛勁相抵抗,這樣就不順。不順便不能走,不能走便談不上“化”,不能化,便不能粘,不能粘,便不能感觸到對方的變動。沒有掌握對方情況,貿然追擊,如對方招架不住能占上風,招架得住就只能挨打。“走”是柔化之后,掌握了主動權,乘機貼進,控制對方。這兩個方法在應用時,實際上是一個方法的兩個側面。通俗地講,就是“以退為進”。避開對方實力,追攻對方的空檔。
所謂“彼不動,己不動;”雙方相持不下,則要應用以退為進的技擊方法。因為雙方相持,到一時是,總有一方先動,另一方就用“引勁落空”的手法,使對方落空而還擊。如用“似松非松,將展未展”的手法,對方仍是不動則出手實打,對方接手應即變成虛手,把對方的勁引出來,借對方的勁還擊。
太極拳技擊的另一特點是動作走弧線,走弧線的道理是便于動作中由柔轉剛和由剛轉柔。用勁時剛柔循環和走粘交替,都以圓形動作為基礎。走弧線并不比走直線慢。因為弧線動作可隨處轉變,有時反比直線快些。所謂“后發先至”,便是從這當中得來,功夫越深,走得弧線越短,甚至只有弧線意味,而難看出弧形的動作。
結合上面的文章,我們可以清晰的了解太極拳究竟是如何發揮自身的特點進行技擊,因而我們不能再簡單的將太極拳看做一種健身運動。不過在實際的學習中,仍然需要以你自身的學習目的作為標準決定你如何去學習太極拳。
不過是為了健身還是為了技擊而進行太極拳的練習,我們都需要認真的進行太極拳拳理的研究,同時不斷地進行太極拳拳架的練習,重要的是將這兩者結合到一起并加以自身的感悟,才能真正的幫助我們掌握太極拳,獲得太極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