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碾步?楊式太極拳的碾步是以腳跟為軸,腳掌輕貼地面碾轉(或以腳掌為軸碾轉腳跟),如同碾砣在碾盤上轉動一樣,楊式太極拳的碾步由此而得名。
碾步大體分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連續的上步,步與步之間的銜接需要碾步(如摟膝拗步、野馬分鬃)。碾步之先,前弓腿的重心一定要移動到腳跟上,此時前腳掌虛貼地面,然后再轉體,通過抽胯根以及腰脊的催動,由膝帶動以腳跟為軸腳掌輕貼地面向外輾轉。碾步過程中切忌腳掌高高翹起,離開地面挪動。
注意
碾步的練習需要我們正確的掌握要領,同時保持足夠的注意力,因為不正確的碾步練習會導致我們的膝關節受到損傷。在我們碾步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將全部的體重都放到腿部之上,而應該在保持身體的放松狀態的同時,確保你的內勁是向上虛靈的狀態。
一是拳勢轉換方向時需要碾步
此時轉體大都在180度以上,可實腿碾轉,也可虛腿碾轉。即使是實腿碾轉,也切不可將體重壓在實腿的膝關節上,而是以實腿的腳跟為軸,腳掌輕貼地面向內碾轉。轉體在180度以上的拳式,除了注意掌握碾轉的方法,還要注意圓襠開胯,即在轉體之前,兩腿膝、胯放松,先將后腿膝蓋外開,在轉體的過程中,以腰的轉動帶動前腿的前腳以腳跟為軸向內碾轉,如此可避免形成尖襠和撅臀。
一是在大角度轉體之后,形成弓步之勢時,前腿前弓,后腳要向內扣腳碾轉
此處與24拳的腳部處理方式是不同的,24式采用的是蹬腳跟。這里體現的不僅僅是處理方法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勁力上的不同。弓步時蹬腳跟,腳跟向后移動的同時勁力是向后下方泄去,與弓勢相悖;而前弓之時,后腳以腳跟為軸向內扣腳碾轉,有一個助弓的向前上方運出之勢,同時腰有可靠之后援。這是二者之間根本上的不同。但是在做這個動作之時胯膝要松活,這是要點之要。
碾步時應注意的要點
腰、胯、膝、踝一定要放松。腰不轉腳萬萬不可自作主張地先動,腰動腳動,腰停腳停,腳的碾轉不要先于腰的轉動。在腰的帶動下,腳的碾轉恰到好處。碾轉時,膝蓋不要丟掉腳尖也是至關重要的。
除了碾步之外,貓步也是楊式太極拳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內容,那么貓步應該如何進行學習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當然僅僅去了解理論并不能夠幫助你提升自己的太極拳水平,仍然需要我們結合實際的太極拳拳架的練習才能有所進步。
練習貓步首先要解決的是出步的基本方法,出腳時,腳踝要放松,先以大拇趾引領,與地面平行向前探出,隨即腳跟(腳后掌)著地,前腳掌略向上揚(不要過高),此時胯根松開,勁力引向支撐腿腳下,前腳腳踝完全放松,將前腳掌落平后,屈前腿蹬后腿,重心前移成弓步。
要點
向前邁步時,體重要坐在支撐腿上,勁力從支撐腿向下松沉,邁出的腳自然被送出。換言之,坐時臀部收斂,命門外凸形成腰弓,以腰弓的彈性將腳送出。弓步完成時,弓腿以小腿與地面垂直為宜,膝蓋前弓萬萬不可超過腳尖,感覺全腳掌與地面貼平,俗稱涌泉穴與大地接吻,腳上各個關節都要放松。“腿曲至垂直為準,逾此謂之過勁。身軀前仆,即失中正之勢。”澄甫先師之言不可不察。要緊處,一定要等前腳落平后再繼續轉腰向前弓腿成弓步,此時前弓之勁力是后腿松沉勁向前蹬出的一個沉中帶轉的不可抗的力,切不可不等前腳落平便一邊落前腳掌一邊向前弓腿移重心,此時產生的力量是一個由上向前下方落下的力且既不穩又無力。
另外,對于貓步,我們還需要注意另一個地方。在我們轉換身體的重心,在前腳擺腳的同時準備上步的時候,后腿是要跟隨著我們的重心來發生變化,慢慢的進行提起的動作的。這樣的進行貓步動作,能夠幫助我們更加輕便順利的將后腿收回。
腳的外擺角度要略大于45度,以腳內側對45度為宜。此時支撐腿的膝蓋有一個向外側的撐力,可以很穩定的支撐住身體的左、右轉體,并消除邁步時帶來的膝部的里外搖擺。
身體向擺腳側的轉體一定要適度,以能將后腿輕松收回為準。而向另一側的轉體則是要等收回的腿將要邁出的瞬間才開始。
注意
所謂腳下走弧線,是在上步的過程中,由于轉體(俗稱轉腰)和腿的收回與邁出兩個動作自然復合生成的,不可一味的不轉腰只用腳蹚走弧線。還要注意以腰脊的開合帶動四肢的收放。
結合上面的碾步和貓步的內容,我們能夠更好的對楊式太極拳的步法加以把握,但是楊式太極拳的內容要點卻不僅僅只包括了步法的學習。我們想要掌握好楊式太極拳,提升自己的太極拳水平,就需要能夠充分的去了解楊式太極拳各個方面的要領,在要領的指導下進行練習。